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言简意赅短语,多数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它多是口语形式通俗易懂短句或韵语。下面是雨水节气谚语大全,请参考! 人们生活中常用现成话。谚语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属于生活上各方面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整体中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谚语是劳动人民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话。 雨水节气谚语 1、早雨不会大,只怕午后下。(湘) 2、大搞棉花营养钵,适时早播还省种。 3、早晨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湘) 4、雨水明,夏至晴。(湘) 5、结合积肥整鱼塘,塘深地壮鱼粮增, 6、地瓜育苗早打谱,抓紧盘炕和挖坑。 7、雨水前雷,雨雪霏霏。(苏) 8、河水井水双配套,水到用时有保证。 9、春田肥料早运上,耙耢保墒不容停。 10、“雨水”雨增温度升,华北大地渐解冻。 11、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桂) 12、白天下雨晚上晴,连续三天不会停。(吉) 13、雨水落雨,阴阴沉沉到谷雨。(赣) 14、黄河来水快蓄灌,莫待断流浇不成, 15、雨水节气南风紧,则*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湘) 16、果园认真来管理,剪枝刮皮把土松。 17、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赣) 18、早雨天晴,晚雨难晴。(苏、浙) 19、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 20、开门见雨饭前雨,关门见雨一夜雨。(浙) 21、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22、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湘) 23、暖雨水,冷惊蛰,暖春分。(桂) 24、养鱼宜用废弃地,烧完砖瓦挖鱼坑。 25、夜雨三日雨。(浙) 26、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桂) 27、雨下黄昏头,明天是个大日头。(陕) 28、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苏) 29、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浙) 30、雨打夜,落一夜。(浙) 雨水节气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第2个节气,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到达黄经330°。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节气。[1] 这天通常出嫁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 饮食调养 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所以,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药物调养 要考虑脾胃升降生化机能,用升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名子、白菊花、首乌粉及补中益气汤等。 精神调养 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因此在精神调养方面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 起居调养 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规律,使生命过程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