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百鳞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下面是优学语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龙的谚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二月二,龙抬头 2、 千万不要去招惹龙,无论你是什么 3、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4、 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 5、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6、 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7、 龙虎交战,龟鳖受灾 8、 龙有蛇之一麟,不害其为灵;玉有石之一脉, 9、 虎啸而谷风至,龙举而景云往。 10、 龙下频主旱,多龙多旱。 11、 龙游苍海虎归山。 12、 龙多死靠不下雨,人多死靠不做活。 13、 龙多搁起雨,子多搁死爷。 14、 批龙鳞易,捋虎须难。 15、 二月二,龙抬头。 16、 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17、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18、 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 19、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20、 龙虎交战,龟鳖受灾。 21、 龙肝凤胆拢歹医。 22、 龙不离海,虎不离山。 23、 龙斗虎争,苦了小獐。 24、 龙斗鱼损。 25、 龙多旱,人多乱。 26、 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蛋,媳妇多了婆婆做饭。 27、 龙归沧海,虎入深山。 28、 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朋友会打洞。 29、 不害其为宝。 30、 莫为霜台愁岁暮,潜龙须待一声雷。 3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2、 一渊不两蛟。 33、 积水成渊,蛟龙兴焉。 34、 龙游凤舞,岁乐民喜。 35、 龙之未升,与鱼鳖为伍;及其升天,鳞不可睹。 36、 龙与蛇师为亲家。 37、 龙血入地为琥珀。 38、 龙居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 39、 龙逢浅水遭虾戏,凤入深林被雀欺。 40、 龙怕揭鳞,虎怕抽筋。 41、 龙生九种,九种各别。 42、 二月二,龙抬头。 43、 龙下三泷,舟楫莫当。 44、 龙行熟路。 45、 龙眼识球,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 46、 云从龙,风从虎。 47、 虎啸风生,龙腾云起。 48、 龙生龙, 凤生凤,老鼠养儿沿屋栋。 49、 龙是龙,鳖是鳖,喇叭是铜锅是铁。 50、 龙生一子混九江,老母猪子多尽吃糠。 51、 龙行一步,草木皆舂。 52、 龙行一步,鳖爬十年。 53、 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青山草木春。 54、 龙虎相斗,鱼龟遭殃。 55、 龙虎相斗,必有一伤。 56、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57、 龙一条胜过蚯蚓一畚箕。 58、 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 59、 二龙相斗,鱼鳖虾蟹受伤。 60、 独龙难斗两头蛇。 61、 鲤鱼跳龙门,身价百倍。 62、 不下大海,难捉蛟龙。 63、 猛虎不在当道卧,困龙也有上天时。 64、 宁为蛇头,不为龙尾。 65、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百鳞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 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具体是哪九种动物尚有争议。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封建时代,龙是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至高的权力和帝王的东西:龙种、龙颜、龙袍等。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礼记·礼运第九》中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而西方神话中的 Dragon,也翻译成龙,但二者并不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