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却 拼音:tuīquè 解释:拒绝接受。 出处:1. 亦作“ 推却 ”。1.击退。 汉 桓宽《盐铁论·地广》:“是以圣王怀四方独苦,兴师推却 胡 越 ,远寇安灾。”[1] 2. 拒绝;辞谢。 ①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旟 等白 冏 :‘ 嵇侍中 善於丝竹,公可令操之。’遂送乐器。 绍 推却不受。” ②《水浒传》第四三回:“ 李云 推却不过,略呷了两口。” ③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这热诚很使我感动,但我终于说是还未熟悉本地的情形,而且已经革命,觉得无甚可以攻击之处,轻轻地推却了。” ④明 施耐庵《水浒》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何涛道:“银两都是官司信赏出的,如何没三五百贯钱?兄弟,你休推却。” 推却的近义词:推脱 推托 推诿 推辞 推卸 推脱 拼音: tuī tuō 解释:推卸;不肯承担:推脱责任。 出处:明 唐顺之 《与白伯伦仪部书》二:“ 苏松 皆缺正官, 江 南无一上司,吾若又推脱担子,贼未必不登老岸矣。” 清 蒲松龄 《墙头记》第二回:“那边找説在这里,这里又説在那边,胡推脱安心把我骗。”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 朱暮堂 浓眉一皱,生怕有啥意外,自己推脱不了责任。” 推托 拼音:tuī tuō 解释:推托,指借故拒绝或推辞。对象多为别人请求的事情。 出处:《西厢记》第三回第一折:“夫人失信,推托别词,将婚姻打灭。” 推诿 拼音:tuī wěi 解释:推卸责任;推辞。 出处:清 顾炎武 《上国馨叔书》:“千里投到,不惜以一簣障江河,乃其中别有隐情,上下推諉,不能即审。” 张恨水 《啼笑因缘》第十二回:“咱们将军看得起你,才叫你去唱堂会,你倒推诿起来。”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六章:“ 刘耀庭 推诿说:‘我没害死过人。’” 推辞 拼音:tuī cí 解释:对任命,邀请,馈赠等表示拒绝不接受 出处:(1).犹托辞。《拾遗记·晋时事》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至如 姚馥 ……及其俳谐诡譎,推辞指诫,因物而刺,言之者无罪,抑亦 东方曼倩 之儔歟!” (2).拒绝;辞谢。 唐 白居易 《送敏中归豳宁幕》诗:“前路加餐须努力,今宵尽醉莫推辞。” 元 秦简夫 《剪发待宾》第二折:“借人钱财主每休想道推辞。” 李準 《李双双小传》:“大伙既然选住咱,那就是看咱能给大伙服务,也就不用推辞了。” 推卸 拼音:tuī xiè 解释:推脱责任,不肯承担 出处: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讷亲》:“ 訥亲 以经畧重臣,军中调度,皆听指挥,功过无可旁贷,岂容一切推卸在 张广泗 。”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三章:“ 刘二柱 知他推卸罪责,走前去卡住他的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