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愤 繁体 公憤 拼音 ɡōnɡ fèn 注音 ㄍㄨㄙ ㄈㄣˋ 词语解释 公愤 ɡōnɡ fèn 公众的愤怒:激起~。 词语解释 公愤 ɡōnɡ fèn [public wrath;popular anger] 公众共同的愤慨 二圣北狩之痛,盖国家之大耻,而天下之公愤也。——《宋史·陈亮传》 公愤 ɡōnɡ fèn 公众的愤怒。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三书》:“二圣北狩之痛,盖国家之大耻,而天下之公愤也。” 巴金 《关于<龙、虎、狗>》:“自从一《灭亡》以来,挨的骂实在不少,仿佛我闯进文坛,引起了公愤。” 公愤的反义词:私仇 私仇 繁体 私讎 拼音 sī chóu 注音 ㄙㄧ ㄡˊ 词语解释 私仇 sī chóu 1.因个人利害关系而产生的仇恨。 词语解释 私仇 sī chóu [personal enmity (or grudge)] 由个人利害冲突而结下的仇恨 私仇宿怨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私仇 sī chóu 因个人利害关系而产生的仇恨。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今 秦 怨毒 商鞅 之法,甚於私仇。” 明 高启 《威爱论》:“赴公战如报私仇者,抑且有所谓孥戮之刑弗勗之焉。”《儿女英雄传》第八回:“不可因我一人私仇,坏国家的大事。” 夏衍 《秋瑾传》第三幕:“刑名师爷 程毅 好像对你有点私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