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古代文化典籍的代表著作,出现过许多译本。今天英大选取了辜鸿铭先生的译本进行重点讨论。他的译文很大程度保留了原文的意思。虽然偶尔存在表达偏差,但不影响理解,表达流畅,即使只读英文,也能收获颇丰。 辜鸿铭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壹 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篇》 含义: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英译:A wise man will not make himself into a mere machine fit only to do one kind of work. 解析: 在孔子心目中,君子具有理想人格,君子论也曾多次出现在《论语》中。关于这一点,我们在《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探讨过。 孔子对“君子不器”的解读是,君子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的重任,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的才干。而不是像器具一样,局限于单一的才能。后来者对它的解读很多,但都没有脱离这层意思的根本。辜鸿铭的翻译也围绕上述解读展开。 这里要说的是译文对“器”的处理,据时间判断,原文中的“器”是指器具,当时并不存在机器的概念。但等到翻译时,机器时代来临,器具的概念已经弱化了。所以辜鸿铭归化和异化方式并用,将“器”译成翻译machine,而中心意思没有偏差。如果换用tool或instrument也没有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