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在英文 一、模式化趋势 有些词汇因为日常使用较为频繁,部分译者便顺手用在译文里,并没有仔细思考是否准确,这就是 其他如“public”译为“草根”、“gloom”译为“郁闷”、“readers”译为“粉丝”、“fiction writer”译为“小说写手”、“get lost”译为“让他蒸发”,都是类似问题。这种语言在网络和日常生活中很有表现力,但作为译者,却不能因一时兴到而以词害意。 ...found that readers in Keokuk, Iowa, or Benton Harbor, Mich., were checking out Proust and Joyce. 张家庄、李家店的居民竟然会借普鲁斯特和乔伊斯的书来看。 I hope we are not like those human do-gooders ... 我不希望我们成为事后诸葛亮——出于好心,却帮不上什么忙的人。 ...better to be one of millions viewing a film than one of mere thousands reading a book. 成为追捧热播电影的一员,比成为罕有“阅读恐龙族”一员要好。 前两个译文——“张家庄、李家店”和“事后诸葛亮”——都有“归化”过度之嫌。第三个例子,译者形象鲜活,作者风格不显,恐不可取。在这方面也不乏好的例子,如将谈话中的“the people on the block”译为“左邻右舍”、“街坊邻里”,将口语语境下的“wonder”译为“不明白”、“纳闷”,都是用地道的中文忠实地传达了原文意义和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