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无法完成的使命:中国古诗英译的尴尬

[复制链接]

中国古代诗歌是一个抒情诗(lyric)传统而非史诗或叙事诗传统,最早的美学提供者主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要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认为诗“不涉理路”(严羽),迥然不同于西方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偏向形式主义、注重逻辑分析的文学传统。

旅美著名学者叶维廉先生在《中国诗学》里认为:由于古代汉语在语法上相当灵活,不像印欧语系的语法里需要那么多定词性、定物位、定动向、属于分析性的指义元素才能联词成句,文言的这种灵活性让字与读者之间建立一种自由的关系,读者在字与字之间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解读活动,在“指义”与“不指义”的中间地带,而造成一种类似 “指义前”物象自现的状态。

如王维诗句“日落江湖白”中的“白”字既可以是形容词(白色的状态),也可以是动词(转成白色的活动),如果用英语来说,就要分成“are white”和“whiten”,只能限指其一。

比如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云山”这个词,用英语 (1) clouded mountain(云盖的山);

(2) cloud like mountain (像云的山);

(3) mountains in the clouds (在云中的山)。

而中国古诗词中就是因为“云”与“山”的空间关系模棱,所以能同时兼容了三种情况。

再如在中文里动词超脱了时态的变化,因为在诗人的意识中所呈示的经验是常新的,如李白著名的诗句“凤去台空江自流”,用英语来说,则出现了下列趋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