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忌讳讨论死亡这个话题,而语言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就说中文和英文好了,其实一个“死”、一个“die”足以解决问题,但这两种语言都有那么多或委婉或幽默的表达方式,可见我们是 多么不情愿直接用那个“不吉利”的字眼。 英语中大家比较熟悉的委婉语包括pass away(去世)、departthis life(与世长辞)、be gone(离开)、go to heaven(上天堂)、did not make it(没挺过来)等。它们的意思一目了然,跟对应的中文表达方式也都完全吻合,所以比较容易理解。但幽默语就另当别论了,因为从它们的字面意思很难联想到“死”。常把要宰杀的猪四脚朝天地高高吊起,绳的顶端固定在一块木板(buque)上。猪在被割断喉咙后必定会拼命挣扎,不断地踢那块木板,直到最后一动不动为止,所以kick the bucket就和死联系起来了。 ‘kick the bucket描述的是自杀行为。这是在很多影视作品里都 经常可以看到的场景:自杀者站在木桶上,用绳套住自己的脖子,然后踢开脚下的桶,活活吊死。虽然这种解释跟短语 的字面意思非bucket并不是指自杀式的死亡。在实际运用中,它形容的是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非主动选择的死亡,尤其是病死。 由于kick the bucket是幽默语,它的使用必须注意场合。在需要保持庄严、肃穆气氛的时刻,应该避免这个短语,改用passaway之类的委婉语。比如在致悼词时,绝对不能说“She/Hekicked thepucket last Friday,and we are all deeply saddened by this.”这跟用中文致悼词时不能说“他、她”于上周五翘辫子,我们都为此感到十分伤心”是一样的道理,给一个合适用kick安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