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过恋爱的人都知道“着迷”是怎样的感觉:时刻牵挂着心上人——走路想,吃饭想,上班想,下班想,连做梦也想,恨不得每分每秒都跟他/她一起度过。我们常用“神魂颠倒”来形容这种状态,用英语表达就是head over heels。 这是个高频短语,对英语为母语者来说再熟悉不过。可能正是因为这样,很少有人会去质疑它的合理性。其实,只要稍微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用head over heels来表示“神魂颠倒”并不合辑。head是头,heels是脚后跟。在正常状态下,头当然是在脚后跟的上面,所以head over heels并没有“颠倒”的成分。heels over head(脚后跟在头上面)才是真正的“颠倒”。 事实上,这个短语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时候,的确是heelsover head。它在18世纪末期才出现了head over heels这个“错位”的版本,而且原因相当不可思议:当时的数名作家出现了一系列把heels和head对调位置的笔误。 由于这个笔误出现的次数足够多,人们以为head over heels也是正确的表达方式(英语里有不少交换词序不影响意思的例子,比如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 what comes around goes around),于是,这个“错位”的版本误打误撞地流传开来。 整个1 9世纪,heels over head和head over heels -直处在并存的状态。到了20世纪初,head over heels开始占据上风,成为“神魂颠倒”的第一选择,而heels over head则在真正描述头脚颠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