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口译和听力口语授课中我发现,在难点汉译英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中式英语翻译,即所谓的Chinglish,比如基础建设同学都是直接翻译成basic construction ,其实应该是固定的说法infrastructure。再比如茶树、果树等在翻译成英语时常常省略tree,因为这些词本身就包含树的意思,如orange(橘子树),banana(香蕉树)等。而如果说淡季应该是slack seasons,而不是想当然的 light seasons,又比如淡茶(weak tea),淡水(fresh water)等。再比如同学都最怕的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变态词汇里,最基本的第一产业是the primary industry,第二产业是the secondary industry,但第三产业不是the third industry,而是the tertiary industry。其实tertiary与third是同义的,都是第三的意思,这样用只是约定俗成。另外,第三产业还可以说成the service industry,因为第三产业主要是指服务业。 回忆当时我去澳大利亚的时候,我住的那家的主人Diana一次带我去悉尼著名的blue mountain旅游,在吃饭时我们聊到很多东西方不同的食物,我说到中国美味的dumpling(饺子)和bean curd(豆腐),但是Diana一头雾水的样子似乎完全不理解,我心想莫非传说中老外词汇量少是事实吗,难道她不认识这两个单词?后来去了当地的超市买食材时我才发现,国外人早有约定俗成的对饺子和豆腐的说法,分别是ravioli(饺子,来自意大利语)和tofu(豆腐,来自日语),或者其实现在直接对老外说Jiaozi他们也基本都知道,在国外的中国城这个太普遍了。再给大家介绍一系列同学们总是翻译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