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成就感:让学生成就教师 “教学相长”是教育界公认的真理。教师要在工作岗位上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挑战自我、教有所成,就必须重视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习、完善、提升、发展乃至体现人生价值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教”过程其实更是一个“从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享受了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探索未知以及历练本领的过程。是学生给予了教师不断学习、施展才华的机会,也是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挑战使教师保持了青春活力。 师生关系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低级、中级、高级。最高等级的师生关系是“五同”: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共同构建、共同发展、共同享受。事实证明,大学本科阶段是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一段历程。教师要真正与学生建立起共同成长与发展的关系,就要注重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多方面问题。凡是对教学创意无限的教师,注重启迪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真谛的教师,一定会从学生的有效反应性行动中获得超越自己的收益。因此,教师的成就感来自学生,学生是成就教师的功臣。 2.科研成就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大多数教师对教学充满热情,对学生爱护有加,对教育事业一往情深。教师热爱教学,也需要研究教学;热爱学生,也需要研究学生。教师的研究应当侧重与教学有关的问题,教学研究包括研究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测试与评估等。例如,大学学习是复制性学习、积累性学习还是创造性、思辩性学习?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怎样使他们“困而学之”,然后“学而知之”?所谓“困”,是指教师要让学生感到困惑,只有产生了疑问和困惑,学生才能有学习的原动力,进而努力探究,获得成功的愉悦感。“困”是实现创造性学习的有利条件。学生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探索新的知识,在获得新知识后,又产生新的“困”,从而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