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3〜55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能对学过的数进行较系统地整理,进一步掌握数的知识,发展数感。 2、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数的认识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加自主整理的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系统整理对数的认识。 难点:形成数的知识体系。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设计: 一、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回忆数的认识 1.回顾数的意义。 师:你学过哪些数? 生:整数、小数、分数、正数、负数、自然数。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看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 投影出示教材中的数字卡片。 学生齐读。 师:兔博士有个问题要考我们:举例说明这些数可以表示什么? 学生回答。 2.数的分类。 完成例1(1)。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种数,现在把上面的数填到合适的位置吧! 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回答。 师:每种类型的数,除了上面呈现的,你还能举出其他的吗?学生回答。 3.数的互化。 出示例1(2)。 说一说分数、小数、百分数是怎样互化的。 全班交流,并完成数的互化。 4.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例1(3)。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学生出现不同的比较方法,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 5.适时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复习到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和交流,帮助学生明确自然数、负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清概念的发展脉络,体会其相互关系。 二、整理回顾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1.引出问题。 猜一猜:老师今年多少岁了? (投影)老师年龄数的十位上是最小的奇数型质数,个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你们说老师今年多少岁了? 猜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哪些数学知识呢?(有关倍数和因数) 明确:我们一起来回顾和整理倍数和因数吧。 2.梳理知识,形成脉络。 (1)集中呈现。 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你们的想法,把学过的倍数和因数这部分知识整理在下发的纸上。(请大家认真讨论商量,并由组长记录)等会儿我们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完整又科学合理。 ①分组活动:请大家在小组中,毎人挑1至2个名词说说意思。 ②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在黑板上贴出各个名词。) ③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在这部分知识中首先学习的是倍数和因数,这是为什么?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讨论。 提示:倍数和因数是基础,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逐个引出公倍数、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质数、.合数、奇 数、偶数等名词) 说得真好!这些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今天整理 出来的倍数和因数脉络图,大家有什么想法?(更加条理化、系统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讨论整理,使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形成网络体系,并让这部分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 3.应用、解决问题。 指导完成教材第53页例2。 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并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明确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整数及其性质的理解。 三、复习正数和负数 师:你对你们家上个月的收支情况清楚吗?亮亮带来了他们家4月份的收支情况记录,我们来看看吧。 学生阅读题目内容。 1.出示例3(1)。 提醒学生估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2.出示例3(2)。 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正数、负数。 3.学生自主完成例3(2),全班进行交流。 交流时重点关注怎样用正、负号表示收支情况,以及怎样计算每次结余。 四、人民币上的号码 1.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人民币。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胆回答。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六、课堂作业 教材第55页第1、2、3、4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