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3以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道计数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计数单位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 2、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提高学生对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3、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知道计数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数数和数的组成,现在请你们拿出小棒,数出其中的32根。 学生独立数小棒。 师:数好了吗?谁来演示一下你是怎样数的? 要求学生一边演示一边回答:先10根10根地数,数30根小棒,再1根1根地数,数出2根小棒,合起来就是32根。(学生演示10根10根地数时,要求学生把小棒10根10根地放一堆。) 师:你们能看着这些小棒说出3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吗? 要求学生回答:32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师: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刚才数的是3个10根和2个1根。 师:我们在数数时用到了10根10根地数,也用到了一根一根地数。同学们为什么要用这两种方法数数呢? 指导学生说出10根10根地数比较快,不满10根的要一根一根地数才能准确地数出来。 师:刚才同学们说到10根10根地数比较快,生活中很多地方也需要数数,也采用了10根10根地数的方式,叔叔阿姨们是怎样应用10根10根地数的方式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去了解生活中的数?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感受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1、出示例3图。 师:图中有哪些生活中的数? 指导学生说出有乒乓球的个数、钢笔的支数、月饼的个数。 师:生活中在哪些情况下要数这些数呢? 学生:售货员在卖乒乓球、钢笔、月饼时,都要数乒乓球、钢笔、月饼的个数或支数。 师:这些商品都是装在盒子里的,盒子上还注明了每盒的数量是多少呀? 学生:10。 师:这和我们每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相同的地方吗?它的目的是什么呀? 让学生理解这样做可以一十一十地数,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数出较多的商品。 2、出示一堆散乱的没有盒装的乒乓球。 师:你能很快看出有多少个乒乓球吗? 学生:看不出。 直观地演示把这些乒乓球装入盒中,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是3盒零2个乒乓球。 师:现在能一眼看出有多少个乒乓球了吗? 学生:能,有32个乒乓球。 师: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有32个乒乓球了呢? 学生:因为这里有3盒,就是3个十;还有2个,就是2个一。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 师:同学们用到了前面数数的方法了吗? 让学生明白这里是用到了前面的数数方法,先一十一十地数出有多少个十,再数出剩下的有多少个一,合起来就知道有多少个乒乓球了。 师:能用类似的数数的方法数一数有多少支钢笔和多少个月饼吗?这里是把钢笔放在盒子里让你们数好还是拿出来一支一支地让你们数好呢? 学生:还是放在盒子里比较好。 师:为什么? 学生:这样才能又快又对地数出有多少支钢笔。 师:好吧,老师还是把它装在盒子里让你们数吧。学生数后,抽学生汇报。要求学生说数出了几个十和几个一,然后问学生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师:在数月饼的时候用了几种数数的方法? 让学生意识到只用到10个10个地数的方法。 师:为什么不用一个一个地数的方法呀? 学生:因为这里没有单个的月饼。 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盒子进行包装,这不仅仅是为了携带方便,同时也是为了数数的方便,你们还能举出一些像这样包装商品的例子吗? 让学生尽可能地说生活中每10个装一盒的例子。 师:由于每10个装一盒与数学中的10个10个地数有关,所以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要大量地用到一些盒装的商品,来帮助同学们理解一些计算方法,看看你们的教科书,后面还有月饼盒吗?把这些图打上个记号,学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们好关注今天学习的内容和后面学习内容的联系。 学生作记号,略。 师:我们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数,知道了10个10个地数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出示练习一第1题。 师:小猴吹了多少个泡泡?你能一眼就看出来吗? 学生:不能。 师:怎样才能使我们一眼就看出小猴吹了多少个泡泡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要求学生说出把这些泡泡10个10个地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小猴吹了多少个泡泡了。 师:同学们动手圈一圈。 学生圈后,让学生说一说圈了多少个十,然后再说一说这些泡泡的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数了几个十和几个一,所以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指导学生做课堂活动第3题的游戏 先抽一个小组的学生来做示范,再全班进行游戏。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略。 五、课外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第6页第5题的小调查,了解生活中的数。 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