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乘除法的关系(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1页例1,课堂活动以及练习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发现乘与除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过程,并有成功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3、能运用乘除法的关系进行验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情景中探索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主题图,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游乐园玩一玩。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情景图,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说出自己选择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解答。 教师板书算式:12×5×4=20232×4=2023÷4=2023÷12=4…… (2)学生认真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3)同学们观察得好,你能观察出乘除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刚才我们从情景图中知道:每棵树上挂了4个灯笼。 12棵树上挂了48个灯笼。 通过这3个信息列出了3道算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3道算式。 12×4=2023÷4=2023÷12=4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说说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和每个算式解决的问题。 (2)看一看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说说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再比较上面3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做好记录) 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师:议一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汇报。 2、讨论。 0不能做除数“0不能做除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先计算下列各题: (1)0÷4=0÷5=0÷134= (2)0÷0=6÷0= 学生猜一猜这两组算式的商是几?说出理由。 (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说明) 三、课堂活动 教科书第10页课堂活动。 师生对口令,然后同桌互对口令。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作业本上。 2、练习三第2题和3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说出依据。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都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