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认识三角形(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36 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折、画等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能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会辨认出三角形的底与高。 3、理解三角形的特性,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准备】 例1中三角形物体的图片,三角形纸,1副三角板,用木条做1个四边形框架和1个三角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主题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第34页主题图,观察后回答:图中哪些物体形状是三角形的?根据学生回答贴出例1 三角形物体的图片。 教师: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三角形。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趣的三角形。 (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二、认识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1)教师:观察这些三角形,(隐去实物,显示出三角形图形)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让学生充分观察,自己总结出特征) 归纳: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2)教师:对照图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看,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得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 (3)操作:第35页课堂活动,按要求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并相互检查。 (4)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完成练习九第1题。 2、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1)在日常生活中,桥梁支架,自行车车身,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形状的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学生分组活动: ①用木条做一个四边形和1个三角形框架, ②拉三角形的框架和四边形的框架。 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也就完全确定。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的这种性质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2)讨论,怎样才能使这个四边形的形状和大小不改变呢?验证:现在老师在这个四边形的对角处再加一段木条,再请一个同学上来拉拉看,会发现什么?(不变形)这又是为什么? (3)教师:找找你们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4)练习第36页第4题。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先看书第35页例2后,拿出锐角三角形纸片,按书上的方法折一折,折完后互相检查。 检查方法:折痕的一端过三角形的顶点,另一端所指的边被分为两段,折后这两段要重合。 (2) 观察折后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说明折痕与三角形的一条边是什么关系。 (3) 打开被折三角形,介绍高和底。折痕就是三角形的高,与折痕相交的这条边就是三角形的底。在折的三角形中标出底和高。 (4) 我们还可以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教师示范画高的方法。 (5) 学生观察讨论: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什么关系?(三角形的高与底互相垂直) 三、巩固练习 1、第36页练习九第2题。 2、第36页练习九第3、5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哪些新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