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 教学内容: P49整理与复习第3题,P50—51练习十第6—10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 2、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根据给出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教学重点: 熟练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对比练习: 36+3 79-8 36+40 79-50 36+42 79-67 他们的计算方法有什麽不同?2、揭示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能熟练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能根据给出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2、学生按P49整理与复习第3题的要求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 三、小组讨论 1、师:你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 四、成果展示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集体讲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掌握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算理,掌握了竖式书写格式,并会用竖式计算。归纳起来就是: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先算个位,再算十位,个位与个位相加减,十位与十位相加减。竖式计算时,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六、教学检验 完成P50练习十第6题。 七、巩固训练 P51练习十第7、8、9题。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二) 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先算个位,再算十位,个位与个位相加减,十位与十位相加减。竖式计算时,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