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材第36、第37页的内容。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通过针对性练习,培养学生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课件,投影仪。 1.口答列式。 (1)32与18的和是多少?(2)32减去18的差是多少? (3)42除以8,商是多少? (4)60除120,商是多少? 2.说出下面每道算式计算的第一步。 6×3+370-20×346-28+4 老师提问: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1.例题讲解。 (老师出示例题) 老师:从例题图中可以知道些什么? 学生:一盒钢笔有5支,一共40元,买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元? 老师:买1支钢笔要用多少元? 学生甲:40÷5=8(元) 老师:买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元? 学生乙:8+12=20(元) 老师:如何列综合算式?(可分为两种情况) 学生甲:用1支钢笔的价钱加上 1个订书机的价钱: 40÷5+12 =8+12 =20(元)学生乙:用1个订书机的价钱加上 1支钢笔的价钱: 12+40÷5 =12+8 =20(元) 老师:列综合算式计算1盒水彩笔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 学生甲:1盒水彩笔的价钱是15元,1盒钢笔40元,1盒钢笔有5支。 学生乙:可以列综合算式。 学生丙:用1盒水彩笔的价钱减去1支钢笔的价钱。 15-40÷5 =15-8 =7(元) 2.总结运算顺序。 老师:通过以上例题的讲解,如果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让学生讨论,然后得出结论: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时,应先算除法) 1.口算。 320÷4-40=17×5+15=46-23×2= 81÷9×30= 160-150÷3= 24+12×20= 2.填空题。 85÷5+2023-360÷2023+64÷4 =+10 =50- =37+ = = = 3.按要求计算。 上边的数×左边的数-右边的数 上边的数÷左边的数-右边的数 4.比一比,算一算。 47+25÷5=75÷25+1=47-25÷5=75÷25-1= 5.生活中的数学。 铅笔每支2元 钢笔每盒40元 圆珠笔每支3元 (1)一盒铅笔比一盒钢笔便宜多少元? (2)买一支钢笔和一支圆珠笔,应付多少元? (3)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试着解答出来。 我认识一个小朋友叫小龙,特别爱学习,总爱让我给他出题,这天他又来找我出题了,我就对他说:“我们家有一张照片,上面有两个爸爸,两个儿子。你能猜出照片上至少有几个人吗?”小龙马上就猜出来了。你猜出来了吗?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202320232023264 2. 85÷5+2023-360÷2023+64÷4 =17+10 =50-30 =37+16 =27 =20 =53 3. 28×7-16 =196-16 =202350÷3-11 =50-11 =39 4. 202322 5. (1)40-2×5 =40-10 =30(元)(2)40÷5+3(3)略 =8+3 =11(元) 思维训练 3个人,爷爷、爸爸和我。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如果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 答:买一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应付20元。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已经学会用递等式进行计算,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知道在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算式里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利用生活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图中营业员所说的话。 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列式时的想法,交流两道算式都要先算什么,然后进行计算,从而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在交流中明确运算顺序。总结时,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再归纳。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