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第11、第12页内容。 1.在具体情况下理解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有条不紊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1.三个乘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 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投影仪。 1.口算。 1×3×4=1×4×5=2×1×6=3×1×5= 4×1×7=5×1×6=6×1×7=7×1×9= 2. 你会计算关于“三个乘数”的乘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老师出示主题图。 教师提问:观察主题图,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有6袋乒乓球,每袋装5个,乒乓球每个2元,求买6袋乒乓球要多少元。 老师提问:找出图中有联系的两个条件,说说根据这两个量可以求出什么。 学生甲:“有6袋乒乓球”和“每袋5个”是有联系的两个量,根据这两个量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 学生乙:“乒乓球每个2元”和“每袋5个”是有联系的两个量,根据这两个量可以算出每袋乒乓球多少元。 老师提问:根据你找出的两个有联系的两个量,说说买6袋乒乓球多少元可以先算什么。 学生甲:根据“有6袋乒乓球”和“每袋5个”,可以先算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 学生乙:根据“乒乓球每个2元”和“每袋5个”,可以先算每袋乒乓球多少元。 老师提问:你能根据你的方法列式吗? 学生甲:6×5=30(个)30×2=60(元) 学生乙:2×5=10(元)10×6=60(元) 老师提问: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先让学生集体讨论,然后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言) 学生甲:要找到有联系的条件,想想可以先算出什么。 学生乙: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 学生丙:可以用一种方法检验另一种方法算得是否正确。 1. 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让学生审题,明确题意。 (2)让学生找相关联的条件,说说根据相关联的条件你能先求出什么。 (3)学生独立列式并解决问题。 2. 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 (1)让学生观察情景图,明确题意。 (2)让学生找相关联的条件,根据找出的条件列式计算。 (3)全班订正答案。 3. 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的第3题。 (1)让学生观察情景图,明确题意。 (2)让学生找相关联的条件,根据找出的条件列式计算。 (3)全班订正答案。 4.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的第4题。 (1)让学生审题,明确题意。 (2)让学生找相关联的条件,根据找出的条件列式计算。 (3)全班订正答案。 5.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的第5题。 (1)让学生观察情景图,明确题意。 (2)让学生找相关联的条件,根据找出的条件列式计算。 (3)全班订正答案。 6.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的第6题。 (1)让学生审题,明确题意。 (2)让学生找相关联的条件,根据找出的条件列式计算。 (3)全班订正答案。 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4个,每个热水瓶卖30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先填空,再解答) 想:先算 ,再算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1)根据“3个班”和“每班分成6组”,可以先算一共有多少组。 3×6=18(组)18×8=144(棵) 根据“每班分成6组”和“每组植8棵”,可以先算每组植多少棵。 6×8=48(棵)48×3=144(棵) (2)根据“一盒钢笔有10支”和“每支4元”,可以先算一盒钢笔有多少支。 10×4=40(支)40×5=200(元) 根据“一盒钢笔有10支”和“买5盒这样的钢笔”,可以先算一共有多少支钢笔。 10×5=50(支)50×4=200(元) 2. 方法一2×20=40(千克)40×4=160(千克) 方法二2×4=8(筐)8×20=160(千克) 3.方法一4×5=20(个)20×6=120(盆) 方法二5×6=30(盆)30×4=120(盆) 4.方法一3×15=45(筐)45×4=180(千克) 方法二3×4=12(筐)12×15=180(千克) 5.方法一7×5=35(台)35×4=140(台) 方法二4×7=28(台)28×5=140(台) 6.方法一60×6=360(箱)360×3=2023(箱) 方法二60×3=180(箱)180×6=2023(箱) 思维训练 5箱热水瓶共有多少个5×4=20(个)20×30=600(元) 1箱热水瓶可以卖多少元4×30=120(元)120×5=600(元) 两步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要找到有联系的条件,想想可以先算什么,然后列式计算。 这部分教学用两步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运算的实际价值,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教学思维,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例题借助实物图,呈现一个购买乒乓球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和学过的数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应的交流。“想想做做”提供了一些与例题数量关系相似但题材各不相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认识,逐步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这些解决问题的经验比较,用两步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在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相关信息的选择、组合等方面有一些明显特点,但基本思考方式是一致的,这就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可能。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的呈现方式,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要精心组织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拓宽思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