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三)。 (教材第28~30页) 1.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3.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难点: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卡纸、纸条。 师:同学们接触过很多的国学经典作品,它们里面不但有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数学知识也蕴含在其中。今天我给大家讲一段。我国古代著名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那么“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什么意思? 生: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师:庄子的这句话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1.操作探究。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纸条,引导学生按照课本上的样子来操作验证庄子的话。 生1:放好一张完整的纸条,如图: …… 师:照这样的方式截下去,永远也截不完。 2.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来,先竖着对折2次,然后打开。看看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对折,平均分成了4份,如图。 师:把涂好色的长方形纸再横着对折2次。 生:再对折2次后,如图。 3.自主利用纸条操作和计算,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的“折一折,算一算,说一说。” 师:折一折,算一算,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师:通过我们操作和计算,说一说,分数乘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生:两个分数相乘,只要分子和分子相乘,分母和分母相乘就可以了。能约分的要约分。 4.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积的规律。 师:出示乐乐的想法。(教材第29页“试一试”的第一部分)通过计算来验证乐乐的想法是否正确。 师:出示教材第29页“试一试”的第二部分。 学生算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咱们总结一下一个数乘分数的积的规律。 生1: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小于1的分数(0除外),所得的积小于这个数。 生2: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大于1的分数,所得的积大于这个数。 生3:一个数乘等于1的分数,所得的积等于这个数。 师:通过大家的折叠、涂色,找到了分数乘分数的方法,还找到了一个数乘分数的积的规律。大家来讨论一下。 生1:两个分数相乘,只要分子和分子相乘,分母和分母相乘就可以了。能约分的要约分。 生2: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小于1的分数(0除外),所得的积小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大于1的分数,所得的积大于这个数;一个数乘等于1的分数,所得的积等于这个数。 分数乘法(三) 两个分数相乘,只要分子和分子相乘,分母和分母相乘就可以了。能约分的要约分。 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小于1的分数(0除外),所得的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大于1的分数,所得的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乘等于1的分数,所得的积等于这个数。 A 类 1.计算。 2.一瓶饮料L,明明喝了一半,明明喝了多少升饮料? (考查知识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B 类 3.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每分km。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李叔叔每分游多少千米? (考查知识点:分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