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吃虫子。(教材第53、第54页的内容)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会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课件、信封、成捆的小棒、答题卡。 1.填一填。 (1)50里面有()个十,30里面有()个十,合起来是()。 (2)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设计意图:复习数的组成,为学生铺垫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算理。】 2.口算。 32+5=70-60=78-6=39-4= 6+3= 88-5= 30+20= 83+6= 【设计意图:复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为学生架设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桥梁。】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请同学们注意听,看看老师今天带给你们的谜语是什么。(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生:“青蛙”。 师马上予以肯定。 师:那你们知道关于青蛙的哪些知识呢? 生:青蛙会吃害虫。 师:对!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青蛙吃虫子这一课。(板书课题:青蛙吃虫子) 师:青蛙会吃害虫,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 2.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听听,两只青蛙在说什么呢?(出示教材第53页情境图课件) 生:大青蛙说:我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 师:听了它们的话,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生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害虫? 【设计意图:学习内容的形成来源于学生,而且呈现形式活泼,学生感到亲切,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3.解决数学问题,探讨计算方法。 教师把三个问题呈现在黑板上。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56+30等于多少,该怎样计算呢?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桌合作,利用你们的学具帮忙算一算。 学生动手操作。 全班汇报交流。 (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6根,合起来是86根。 (2)从计数器上拨珠子,我先拨出56,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这样十位上就是8个珠子,个位上是6个珠子,合起来就是86。 (3)我们没有摆小棒,也没有拨计数器,我们是这样算的:先把个位上的6+0=6写在得数的个位上,再把十位上的5+3=8写在得数的十位上,得数就是86。 师: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汇报交流。 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师小结:56+30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想出了好几种,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好,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在今后的计算中可以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同时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培养优化意识。】 师: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生:56-30 师:56-30怎样计算呢? (教学过程与56+30相同) 4. 小结规律。 师:这几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是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师:要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得到的结果再加上个位上的数,在今后的计算中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1.同学们,大青蛙和小青蛙忙碌了一天,动物之王为慰劳它们,特意为它们举行了一场音乐会,你看多热闹啊!(出示教材第54页“练一练”第5题课件) 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有38只青蛙。 师:音乐会结束了,青蛙该回家了,荷叶上还剩下几只青蛙?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来。(计算方法不要求统一) 2. “练一练”的第1题。 师:其实除了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还有许多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如啄木鸟就是大树的好朋友,它能给大树治病,帮大树捉虫子并吃虫子,(出示第54页“练一练”第1题课件)你们看这两只啄木鸟也在比赛吃虫子,你们谁愿意说说啄木鸟吃了多少条虫子呢? (1)小啄木鸟说“我吃了20条虫子”,大啄木鸟说“我吃了32条虫子”。 (2)小组讨论,发现、获取信息,提出、解决问题。 通过讨论,学生可能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一共吃了多少条虫子? 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了几条虫子? 大啄木鸟比小啄木鸟多吃了几条虫子? (3)选用数字转盘游戏选号的方式,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练一练”第6题。 师:从图中你能看懂让我们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吗?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吗?试一试。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把发现、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师:我们和青蛙一起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对它也有了一些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回家查一查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吃多少只害虫。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56+30=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56-30=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害虫?56-30= A类 20元5元50元 7元42元 (1)你喜欢哪两种玩具?需要多少元? ()+()=() (元) (2)说一说50元可以买哪两种玩具。 (考查知识点: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计算;能力要求: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B类 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提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吗? (考查知识点: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会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能力要求: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略 B类:略 教材习题 第54页“练一练” 1.(1)20+32=52(条) (2)32-20=12(条) 2. 摆小棒略2023 3. 22+30=2023-30=59 4. 202320232023678 5. 38-5=33(只) 6. 42-30=12(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