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 教材第37、第38页的内容。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2.让学生根据需要把小数化简或是把整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3.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 1.对小数的性质这一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2.在实际中恰当应用小数的性质。 投影仪。 1.谈话。 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在商店里,经常把商品的标价写成这样的小数:手套每副4.50元,毛巾每条3.00元。 2.提问。 这里的4.50元和3.00元分别是多少钱?(4.50元是4元5角,3.00元是3元) 为什么能这样写呢? 3.回答。 这是小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小数的性质 1.研究小数的性质。 (1)用投影仪出示教材第37页的例4,同时读题。 买1支铅笔用0.3元,买一块橡皮用0.30元。 (2)提出问题。 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 (3)指名让学生回答。 学生甲:因为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学生乙:因为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所以0.3=0.30。 教师:你们回答得都很对,其他同学能说一说这两位同学发言的异同之处吗? 学生丙:第一位同学从现实和经验的角度说明了0.3元=0.30元。第二位同学则从小数构成的角度说明了0.3=0.30。两者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但都证明了相同的结论,即0.3=0.30。 教师:你说得非常好!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证明0.3=0.30。 (4)用投影仪出示例4下面的两个正方形。 教师指导,引导学生思考: ①左图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份) 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 用小数怎样表示?(0.3) ②右图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0份) 3.归纳总结小数的性质。 教师:根据上面的两个例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提问。 ①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 (小数的末尾添上1个或几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②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 (小数的末尾去掉1个或几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③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师生共同小结。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3)拓展思维。 ①为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都不变呢? (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的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举例说明) ②小数中间的“0”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0”? (都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的数位就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举例说明) ③整数是否具有这个性质? (没有,理由同上) 4.小数性质的应用。 (1)谈话。 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让我们一起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2)化简小数。 ①板书:把0.800和205.2023化简。 ②提问: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③指名让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 板书:0.800=0.8,205.2023=205.03。 (3)实例中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教材第38页的例6中4种商品的价格。 ①提问:所示商品的价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 2.80元=2.8元 4.00元=4元 ②师生共同小结。 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4)把整数或小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教师: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 如2.5元=2.50元3元=3.00元 教师出示教材第38页的“试一试”。 教师:请同学们在不改变小数的大小的情况下,把0.4、3.16、10改写成三位小数。 学生讨论。 教师指名让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然后集体订正。 0.4=0.2023.16=3.20230=10.000 讨论小结。 改写小数时一定要注意下面三点: ①不改变原数的大小; ②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 ③整数改写时,一定要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想一想为什么) 1.化简下面的小数。 0.601.2023.2023.20231.00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250.078.36.29 3.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8元6角4角1分1元3分 4.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0.4和0.40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一样。 () (2)2.06和2.60计数单位相同,大小不同。 () (3)在小数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 (4)把小数点后面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 5.用0、4、0、6四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符合要求的数。 (1)两个“0”都不能去掉; (2)只能去掉一个“0”; (3)两个“0”都能去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0.61.477.30.2023 2. 0.2023.2023.2023.290 3. 8.60元0.41元1.03元 4. (1)✕(2)√(3)✕(4)✕ 5.(1)0.2023.2023.2023.2023.2023.004 (2)0.2023.2023.2023.20230.2023.40 406.2023.2023.2023.0 (3)46.2023.004.2023.400 教材习题 教材第39页“练一练”(上) 1. 0.300.400.500.600.700.800.901.00 0.30.40.50.60.70.80.9 2. 1.80、0.250、703.050、17.00、0.060、60.0末尾的“0”可以去掉,其他“0”不能去掉;300末尾的“0”不能去掉。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小数的性质 0.3元=0.30元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小数的性质,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又为教学小数四则运算做必要的知识准备。教材分两段教学小数的性质,第一段是理解性质的内容,第二段是应用性质改写小数。 一个规律的得出,先要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验证、归纳。规律的得出,不求一下子十分准确,是在不断发现中逐步加以完善,逐步加以提升的。怎样在性质、定理归纳推理的过程中,正确地运用这种思想,可能比具体的推理过程更有价值,因为这里有做学问的态度、做学问的方法。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0.3=0.30进行大胆地猜测,在猜测后强调猜测的结果是否一定成立,必须用所学的知识加以验证。在验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升,在归纳过程中允许学生理解层次上有所差异,在不断发现中逐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