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桂馥兰香 于 2023-8-8 10:38 编辑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练习六。(教材第32~3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咱们班都有谁是美术兴趣小组的呀? 学生据实回答。 师:你知道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都经常组织什么活动吗?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画画的话题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自主探究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情景图)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幅图,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情况。 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更多地关注学生获得的数学信息: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师:看到这些,你想知道什么呢?说说你的问题。 生1:男生有多少人? 生2:美术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如果学生不能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逐步分析、解答。 师:这两个问题我们该先解决哪一个呢? 生:应该先计算“男生有多少人”。 师:为什么呢? 生:题中只告诉我们女生有14人,只有知道了男生有多少人,才能计算男、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师:很有条理啊。那怎样计算男生有多少人呢? 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就是比14人少5人,少5人就是减去5人,14-5=9(人),男生就有9人。 师:一共有多少人? 生:男生9人,女生14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男生和女生人数相加,9+14=23(人),所以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师:分析得很有条理,解答得很正确,遇到问题就应该这样层层分析,逐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观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发现问题,然后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解决两问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总结提升 师: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呢? 板书设计 解 决 问 题 例5:男生人数美术兴趣小组人数 14-5=9(人) 14+9=23(人) 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教学反思 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小东家有母鸡22只,公鸡比母鸡少9只,小东家有公鸡多少只?小东家一共养了多少只鸡? (考查知识点:解决两问的应用题;能力要求:能正确分析题意,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类 (1)买一本、一件和一个应付多少钱? (2)买一件和一个应付多少钱? (3)你还想买些什么?大约需要多少钱? (考查知识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能力要求: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解决相关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22-9=13(只)13+22=35(只)答:小东家有公鸡13只,小东家一共养了35只鸡。 B类1)28+49+22=99(元)答:应付99元钱。 (2)49+50=99(元)答:应付99元钱。 (3)答案不唯一,略。 教材习题 第32页“做一做” 33+4=37(人)37+33=70(人) 答:二班有37人参加,两个班一共有70人参加。 第33~34页“练习六” 1. 21+38=59(名)59-45=14(名) 答:育才小学一共有59名教师,比育才小学少14名。 2. 25+10=35(朵)35+40=75(朵) 答:一共要做35朵红花,黄花和红花一共要做75朵。 3.202320232023 4. 27+36=63(幅)63-41=22(幅) 答:两个班一共有63幅画,还剩22幅没贴好。 5.20232023202320232023 6.18+29=47(箱)47+43=90(箱) 答:一共收了47箱橘子,橘子和柚子一共收了90箱。 7.== 8.(1)28-7=21(天)答:孵小鸡要用21天。 (2)21+9=30(天)答:孵小鹅要用30天。 (3)答案不唯一,如孵小鹅比孵小鸭多用多少天?30-28=2(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