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5以内数的减法 教材第27页的内容及练习五的第3~5、第7~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过程,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2.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教具学具 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各种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2.看图,说图意,说算式。 (1) (2) 二 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课件显示:有5只松鼠,跑了3只。 老师引导:你能说出图的意思然后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同桌互相说说,使每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组织交流:原来有5只松鼠,跑了3只,问题是还剩几只。 老师引导说出: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5只松鼠里,去掉跑了的3只,就是剩下的只数,用减法计算,算式是5-3。 板书:5-3 5减3等于几呢?你是怎么算的? 2.交流各自的算法。 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老师参与小组活动,倾听学生的不同想法。 然后组织集体交流,说出各自不同的想法。 把算式写完整:5-3=2 3.总结提炼。 提问:“不看松鼠图,不数手指,你会算5-3等于几吗?” 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减法,或想加法算减法。 同桌互相说说5-3等于几的思路。(因为3和2组成5,所以5-3等于2,或5可以分成3和2,所以5-3等于2) 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27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说图意试做,然后集体交流订正。交流时可将算式排成:5-1= 5-4= 让学生比较异同,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一个数减去其中一部分就得到另一部分。 2.教材第27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先看算式,再动手划,最后填,老师巡视指导。 3.教材第27页“做一做”的第3题。 让学生先看算式,再动手涂,最后算出得数,老师巡视指导。 4.练习五的第4题。 老师引导做5-2=,主要突出说方法:5-2等于几,我是这样想的,2和几组成5,2和3组成5,所以里填3,5-2=。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学生独立做后两个,然后交流、订正。 四 思维训练 1.看图,列式计算。 ()-()=() 2.在()里填上恰当的数。 3-1=() 5-2=()3-2=() 4-2=() 5-4=() 4-3=()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41 2.略 3.图略233 4. 202331 思维训练 1.5-1=4,还可以是5-4=1(有5个球,剩下4个,问拿走了几个)。 2. 202311 教材习题 练习五 3. 2-1=15-4=1 5. 52含义略 7. 20232023 8. 2+3=55-2=3 9. 2-1=13+2=51+4=5 3-1=21+2=32+2=4 3-2=14-2=25-1=4 板书设计 5以内数的减法 5-3=2 可以用数的组成计算,3和2组成5,所以5-3=2。 还可以想加法做减法,因为2+3=5,所以5-3=2。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减法计算与加法计算的编排是相似的,教材第27页计算5-3=2时,给出了从头点数1、2、3;倒着数5、4、3(在学习数的顺序时,学生已经有了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少1的知识,去掉1个少1个,可以采用往前数1个数的方法);借助数的组成来计算等三种方法,同样突出了算法多样化。 课堂设计说明 引导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找信息,并根据找到的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再通过课件演示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图意。通过用情境引导学生说出5-3=2,然后让学生根据算式说图意,找一找5、3、2在图中分别表示哪一部分,加深学生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在练习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学生从图中发现信息,获取数学知识,并能提出问题,用数学的观点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