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教案 一、 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42-43页例1、例2 二、 准备 多媒体课件:姓名笔划数统计表每人一张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平均数作为统计知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常用的一种特征数,教材中所介绍的是一堂求算术平均数的课,从基础知识来看,一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二是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前者属于数学思想,后者属于数学方法,对于本课我从统计的角度出发,在考虑这节课教什么的问题时,根据教材特点把教学目标定位为:重点教学平均数的意义。其次才是求平均数的方法。在考虑怎么教的问题时,首先从学生方面考虑,因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再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深刻感悟平均数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如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思考、交流等数学过程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平均数的特征,并且会运用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学生探索平均数的求得方法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感受计算方法与策略的巧妙,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我们的姓名,谁愿意把自己的姓名向大家介绍介绍 (学生高声的介绍自己的姓名) 师:谁又能知道老师的姓名呢? 学生说一说后,出示自己的姓名 师:能完成这表格吗?(学生数一数 完成表格) 姓名 肖宇涵 笔画数 23 师:能否把你自己的姓名与笔画数也制成这样的表格,比一比,看看谁制作的最漂亮(学生动手制作表格) 师巡视指导,搜集、选择教学信息,学生完成后作简单交流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在解决问题中感知概念 师:请观察老师姓名的笔画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生(1)每个字笔画数的多少? (2)比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