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三年级下册《统计初步知识》数学教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学习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和绘制统计表,渗透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各自特点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简单推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用正字等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通过此次教学能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习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和填写统计表。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学习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和填写统计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在小组活动中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第一环节:图片导入 揭示课题(5分钟) 师:同学们,第29届奥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你们认识这些吗?(多媒体出示图片) 1、奥运五环旗 2、奥运会会徽 3、奥运吉祥物:福娃 你们认识它们吗?喜欢吗?那你最喜欢福娃中的谁呢? 学生回答 师:我都记不清咱们班有多少人喜欢迎迎了,你能用数学办法帮帮我呢? 生:用统计的办法。 师:办法不错,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初步知识。 板书:统计初步知识 第二环节: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7分钟) 1、用“正”字统计 师:同学们,我们在上学期学习了“正”字统计法,谁能说说怎么用“正”字统计呢? 学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拿出表格,说一说第一栏福娃谁,第二栏是福娃谁??教师随机板 书。请每位同学用“正”字的方法对全班进行统计,老师也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统计。第一个学生请你说出你最喜欢福娃谁,那我们就在谁的后面用写“正”字的第一笔,第二个同学请你接着说,后面的同学陆续说出最喜欢福娃谁,同学们作记录。 2、条形统计图 师:我们用“正”字进行了记录,但从表中不能一下看出喜欢福娃谁的人数最多,那个最少,我们可以把它制成什么,就能一下看出哪个人多,哪个人少呢?(统计图) 出示统计图:方格统计图(从白板图库中拖出统计图) 师:1个小格代表几个单位?(1个单位)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对。在绘制统计图之前,一定要先看统计图左边的数字,从下向上看,第一个小格是从0到几,就代表几个单位。(用白板聚光灯演示) 师:然后根据我们做的记录,数数每个福娃后面有几个正字,数据是多少?一个正字5笔,我们就可以5个5个的数,再加上零的几笔。 现在就让我们根据上面的数据来做这个统计图吧! 师从白板上演示:我们刚才数出了喜欢贝贝的人数,就在贝贝这一列数出几个格子,要从下向上数,用笔点上点儿做上记号,到几就在几的线上画横线,再从下向上画阴影。为了快速的画出阴影,还要美观。在一个格里斜着画3笔,画得要均匀。(用白板的回放功能演示) 按照老师的方法,找一名同学到前边完成,其他同学在纸上自己完成。 师:选一名同学做的统计图进行展示,请他说说每栏都涂了几个格。请其他同学评论,你觉得他做的怎样? 小结:这样我们就可以依据条形统计图中各直条的高矮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3、看统计图进行分析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图来完成下面的问题。(用按按按选择) A、一共统计了()种福娃。 (1)38 (2)5 (3)1 B、一共调查了()人。 (1)38 (2)36 (3)37 C、每格代表()人。 (1)1 (2)2 (3)3 D、喜欢福娃()的人数最多。 (1)贝贝 (2)晶晶 (3)欢欢 (4)迎迎 (5)妮妮 第三环节:巩固加深,迁移拓展(13分钟) 1、师:同学们真聪明!那你们能把刚才调查的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吗?(拖出 表格,用电子笔标注) 二年级(3)班同学喜欢福娃的统计表 2、根据上面统计表回答问题 (1)喜欢贝贝的比喜欢妮妮的多/少几人? (2)喜欢福娃人数最多的与最少的相差几人?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小结:统计表可以让我们直观的看清数据,且容易得比较出各种数量之间的差异。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通过此课学习,学生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习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和填写统计表。学生的观察、操作、简单推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二年级(4)班同学喜欢小动物的统计表 表格2 表格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