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专用,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出示例3的主题图 谈话:四年级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你想了解他们的比赛情况吗? 第一轮: 课件出示空白的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谈话:我们来看这两个小组同学的套圈情况,第一个出场的男生是小刚,女生是小燕(分别出示表示两位同学套中个数的直条),他们各套中多少个?(6、4)谁套的准些?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谈话:这数字6可以代表男生组的水平,那么女生组的水平可以用?来代替。 第二轮: 谈话:第二个出场的男生分别是小明(课件出示直条6),女生是小娟课件出示直条4),(结合手势,表示整体)比较每组中同学的比赛成绩,你认为是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些?你是怎样比较出来的?(预设:生1,比总数,生2,比每个人套中的个数) 提问:这时,你能用哪个数来表示男女生的水平吗?(预设:生1,6、4,生2,12、8)让学生说说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第三轮: 谈话:第三、四个出场的男生是小宇和小杰(7、9),第三、四、五个出场的女生分别是小敏、小芸和小芳(7、5、10)(完整出示条形图),现在,你能比较是男生套的准些还是女生啊?你想怎样来比较呢?学生讨论 提问:我们先来想想,你能用哪个数来表示男女生的一般水平? 生交流,总结出(28、30)来表示不合适,也就是比较总数不合适。 那你认为要找哪个数,才能代表男生组的一般水平呢?(这个数要基本反映一组数的一般水平,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数叫做平均数)(板书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