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复制链接]

课题

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巩固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在此基础上探究估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生活情境出发,激发学习兴趣。

从学生熟悉的克和千克入手,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品约重1克,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旧知作铺垫,在探究中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说出1千克的苹果、鸡蛋、梨各有多少个,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1千克的质量观念,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探究新知的方向。然后引出问题“20个苹果重几千克”,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问题的解法。由于有了复习题的铺垫,学生很自然地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旧知到新知的迁移水到渠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苹果

学生准备:苹果鸡蛋梨弹簧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活动引入,积累经验。(15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质量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引导学生说一说哪些物品约重1克,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

3.启发学生思考:1千克苹果有几个?1千克梨有几个?1千克鸡蛋有几个?

4.分组活动:称一称,验证猜想。1、2小组称苹果;3、4小组称鸡蛋;5、6小组称梨。要求:(1)把小组同学所带的物品按大小分类。(2)分别称量大小不同的物品。

5.提问:20个苹果重几千克?

6.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回忆旧知。

2.思考并回答问题。

3.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思考,回答问题。

4.称量、交流、汇报。

(1)把大小相同的放在一起分成一堆。

(2)用弹簧秤分别称量。

(3)记录每次称量的结果。

5.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6.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

2023克=()千克

400克+600克=()千克

2023克-900克=()克

2.在()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小亮约重26()。

一个小皮球约重30()。

5粒瓜子约重1()。

3.判断。

(1)一袋洗衣粉重500千克。()

(2)60克石头比60克木头重。()

(3)4个5千克是20千克。()

二、合作探究。(13分钟)

1.课件出示例3,组织学生分析题意。

2.小组内讨论解题方法。

3.组织学生解决问题并汇报。

4.组织学生进行验证。

5.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104页“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1.收集信息,理解题意。

2.探究解题方法,解决问题,集体交流:根据前面称量的结果进行估计。

3.根据大点儿的苹果4个大约重1千克,小点儿的苹果5个大约重1千克得出:大点的苹果20个大约是20÷4=5(千克),小点儿的苹果20个大约是20÷5=4(千克)。

4.小组合作验证结果,交流验证的过程。

5.独立完成,汇报想法。

4.选择。

(1)一只鸭和两只鸡共重9千克,一只鸭重3千克,平均每只鸡重()千克。

A.2B.3C.4

(2)在3千克、300克和2023克中,()最重。

A.3千克B.300克

C.2023克

三、拓展应用。(8分钟)

1.完成教材106页9题,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2.完成教材107页10题。

1.组内交流想法,集体汇报。

2.组内交流完成。

完成教材中的问题后,小组内互相提问、解答,集体订正。

5.一筐香蕉连筐共重30千克,吃了14千克后,剩下的香蕉与吃掉的同样多,香蕉重多少千克?

6.一箱梨连箱共重15千克,吃了一半后,连箱共重8千克,梨重多少千克?箱重多少千克?

四、课堂总结。(4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