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 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本节课利用生活中的升旗现象引出图形的平移,引导学生探索图形平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如下: 1.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探究平移的性质时,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看一看、数一数)发现平移的性质,接着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例3。通过这样的设计,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较好地体现了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 2.贯彻美育,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上课开始,借助课件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美丽的平移图案,在学生欣赏到美的同时发现有关图形平移的数学知识。接着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现象,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平移。在学生充分感知了图形的平移,掌握了平移的性质之后,设计“利用平移设计美丽的图案”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所掌握的知识动手设计图案,在创造美的过程中感受图形平移的美,体验学习的快乐。 |
二、观察、探索平移的性质。(15分钟) | 1.引导学生再列举几个在生活中见过的平移现象。 2.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观察平移现象。 3.课件出示例3。说明:实线图是平移前的图形,虚线图是平移后的图形。 教师小结:要知道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先找出平移前的一点和它平移后的对应点,再数一数这个点平移了几格。(板书) 注意:平移几格不是数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有几格。 | 1.汇报。 生1:火车的直行是平移现象。 生2:光盘的退出是平移现象。 …… 2.独自尝试,集体订正。 3.自主看图,借助看一看、数一数等活动汇报发现。 生1:看箭头方向就可以知道把小松树向哪个方向平移了。 生2:小松树上的每个点、每条边都向上平移5格,就是说图形的平移可以看成点或边的平移。 生3:我认为最好是看成点的平移,而且是方格纸上交叉处的点的平移。 生4:先在平移前的图形上点出一个点,再点出这个点平移后的位置在哪,这两个点是一对对应点。 | 2.把三角形向右平移7格后的图形涂上颜色。 3.看图填空。 (1)小汽车向()平移了()格。 (2)小船向()平移了()格。 (3)小飞机向()平移了()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