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新旧知识的联系推广,让学生理解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小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在对比、分析中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之中。 本节课以在书店购书为背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改变了以往小数计算中比较单一的形式,使贴近学生生活的购书活动和小数计算融为一体,使计算、推理、概括这些抽象的数学活动变得令学生乐于接纳、乐于探究。 2.体现新旧知识的连贯性,注重知识的迁移性。 学生已有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基础,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时,体会到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小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利用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可以解决有关小数加减法的问题,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连贯性和迁移性。 3.体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精神。 本节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明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
二、合作思考,交流想法。(15分钟) | 1.出示教材73页例2主题图。 (1)组织学生读题,汇报解题方法。 (2)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独立列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3)组织学生汇报。 2.引导学生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 1.(1)读题,并列出算式。 生1:6.45+8.3 生2:8.3-6.45 (2)独立列竖式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汇报: 生1:我是这样计算的: 生2:我认为他的计算是错误的,6点多加上8点多结果一定比14多,不可能是7点多。我是这样计算的: 生3:第一名同学错在列竖式时相同数位没有对齐,他是按照整数加减法中末位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的道理计算的。在小数加减法中末位对齐不一定代表相同数位就对齐,只有小数点对齐才能保证相同数位对齐。 生4:第二道题我是这样计算的: 被减数的百分位上没有数,我就在被减数的百分位上添0占位进行计算,小数的大小并没有改变。 2.总结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1: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生2: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可以省略不写。 生3: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道理都是一样的,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只有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 2.选择。 (1)小明在计算小数减法时,不小心把减数多写了3.2,如果被减数不变,那么他算得的差() 。 A.增加3.2 B.减少3.2 C.不变 (2)一个加数是三位小数,另一个加数是两位小数,和是()小数。 A.两位 B.三位 C.五位 3.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5.46+4.72= 105.5-5.94= 5.8+55.33= 12.05+0.57= 4.952+6.25= 8.05-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