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深入体验,理解意义。(20分钟) | 1.借助情境,了解分数的产生。 课件出示古人测量情境和现实分物的情境。 思考:分数是如何产生的? 2.数形结合,构建数学思考模型。 (1)利用课件演示:借助一个图形或一条线段演示所表示的意义。 (2)引导学生研究一些物体的,理解单位“1”的意义。 3.师生共同概括分数的意义。 4.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单位。 | 1.观察情境图,了解在测量和分物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到分数。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2.(1)观看课件演示,小组交流所表示的意义。 (2)动手操作。 小组合作:借助一个圆、一把香蕉、一盘面包构建一个整体(即单位“1”)的观念,动态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3.经过讨论后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后交流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 2.先分一分,再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和空白部分。 涂色部分占这些萝卜的(),空白部分占这些萝卜的()。 涂色部分占这些花的(),空白部分占这些花的()。 3.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
三、训练“四基”,提高“四能”。(12分钟) | 1.完成教材47页1、2、3、4题。 2.开放训练,拓展延伸。 (1)小红取出9颗糖的,琪琪取出6颗糖的,她们谁取出的多? (2)宁宁取出4颗糖的,平平取出6颗糖的,她们谁取出的多? | 1.独立完成基本练习题,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拓展练习。 (1)小红取出的多。发现:单位“1”不同,它们的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2)她们取出的一样多。 | 4.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