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探究新知。(20分钟) | 1.教学解比例的意义。 教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讲授解比例的意义。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重点理解“1∶10”的意义。 (2)指导学生根据题意写出比例,引导学生明确未知项可设x代替。 (3)指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转化成方程,再根据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数x,注意提醒学生列比例前要先写设语。 3.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要求学生自主尝试,探究解法,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2)师生共同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 1.认真听讲,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2.(1)读题并认真分析题意,明确:模型的高度∶实际的高度=1∶10。 (2)在教师的指导下,列出比例:x∶320=1∶10。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尝试完成解比例的全过程,并汇报: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 m。 x∶320=1∶10 10x=320×1 x= x=32 答:这座模型高32 m。 3.(1)尝试解比例,合作交流,汇报解法: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得到方程2.4x=1.5×6。然后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2.4,得出x=。 (2)通过讨论明确解比例的过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再根据以前学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 2.解比例。 (1)x∶32=15∶28 (2)3∶x=0.8∶1.2 (3)54∶x=21∶10 3.用比例知识解答。 (1)一艘匀速行驶的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12小时行240千米,8小时行多少千米? (2)100千克黄豆可以榨豆油13千克,照这样计算,要榨豆油6.5吨,需要黄豆多少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