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一位小数乘两位小数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讲难度不大,因为前面已经接触了小数乘整数以及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计算方法,所以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构建的有效模式,在教学中注意以下两点: 1.把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适当地引导,提出有重要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合作、探究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比较发现,建立联系。 结合课件和学生板演,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一位小数乘两位小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积的末尾有0时,应注意先点上小数点,再去掉小数末尾的0。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出示口答题。 3.4×2023×1.480.076×42 引导学生思考乘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导入新课。 1.口答,说明理由。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口答。 10×7.5= 2.2×4= 3.7×5= 23×0.3= 8×0.07= 0.009×2= 二、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6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42页情境图。提问: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第一个问题,学习一位小数乘两位小数的计算方法。 (1)思考:要求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能估算一下积大约是多少吗? (2)提问:用竖式怎样计算呢? (3)组织小组交流:你能讲讲竖式计算的过程吗?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3.学习小数乘整百数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第二个问题。请学生独立分析题意并列式,然后尝试计算。 (2)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出示竖式: 4.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5.探究小数乘法中积与乘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课件出示教材42页第四个问题:引导学生算一算,填一填,发现规律。 1.看图收集信息,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2.(1)先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2×1.25,然后用自己的方式估算积大约是多少。 (2)尝试独立用竖式计算,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小组交流竖式计算的过程: ①书写格式:末位数字对齐,位数多的乘数写在上面计算起来比较方便。 ②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 ③乘数中有三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向左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然后去掉小数末尾的0。 3.(1)读题,分析题意并列出算式:0.35×300,然后尝试算出得数。 (2)交流后明确:先按照35×300的计算方法算出积,乘数中有两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向左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然后去掉小数末尾的0。 4.回顾计算经历,先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①算法要正确,列竖式计算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②要数对乘数的小数位数,再在积中点上小数点;③要保证乘、加基本口算的准确性。 5.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找出规律: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大于1时,积大于这个乘数;另一个乘数等于1时,积等于这个乘数;另一个乘数小于1时,积小于这个乘数。 2.用竖式计算。 2.6×0.5= 10.5×2.1= 7.3×0.8= 8.1×2.2= 3.在○里填上“>”“<”或“=”。 3.85×5.6○3.85 4.2×0.999○4.2 8.57○8.57×1 0.98×0○0.98×1 4.判断。 (1)30.6×1.28与3.06×12.8的积相等。() (2)4个和400个的大小相等。() (3)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一定有几位小数。() 5.一只小羊平均每天吃3.1平方米的草,5.5天吃多少平方米的草? 三、巩固应用。(15分钟) 1.完成教材43页1题。 2.完成教材43页2题。 3.完成教材43页3题。 1.读题,先列出算式,然后观察竖式计算的过程,挑出计算正确的一个。 2.观察每个算式,根据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判断计算是否正确。 3.先数一数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6.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2,其中第一个数是4.25,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1.1倍,第三个数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4分钟)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课后作业。 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