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等量关系,并能用等式表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特点,教学设计应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找出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等量关系是方程的核心。学生只有善于发现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才有可能达到对方程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将含有等量关系的情境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他们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顺利地找出每一幅图中的等量关系。 2.引导学生找出等式的共同特点,归纳出方程的概念。 在教学中,当学生写出一系列含有字母的等式时,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等式的共同特点,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方程的概念,使教学任务的完成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天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导入。(4分钟) 1.说出下列题中的等量关系。 (1)小明6岁,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 (2)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共重350克。 2.导入新课。 1.同桌之间交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用字母表示数。 (1)笑笑有30元,买书包用去a元,还剩()元。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a厘米,宽是20厘米,周长是()厘米。 (3)妈妈今年a岁,比小明大25岁,小明今年()岁。 二、探究新知。(19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等量关系?你能表示出这些等量关系吗? 2.观察等量关系式。提问:所写的这三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等式中的未知数。 (1)提问:如果用x表示樱桃的质量,你能用式子表示等量关系吗?等式中的每一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2)提问: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另外两组等量关系吗?你想用哪个字母表示等式中的未知数呢? 4.组织学生观察上面的等式,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5.师总结:我们把这种没有给出具体数值的字母称之为未知数。(板书:未知数) 像x+2=10,4y=2023,2z+200=2023,…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1.看图,发现每幅图中的等量关系,先独立写一写,再全班交流。 10克=樱桃的质量+2克 每盒种子的质量×4=2023克 2023毫升=每个热水瓶盛水量×2+200毫升 2.观察等式,发现每个等式中都有一个未知的量,而且未知的量是我们可以求出来的。 3.(1)独立思考,写出等式:x+2=10或10=x+2。明确x表示未知数,10表示天平左侧的质量,等号表示两侧的质量相等。 (2)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来表示等式中的未知数,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明确:都是等式,都含有字母。 5.明确方程的意义。 2.火眼金睛辨对错。 (1)m+3是方程。() (2)a+2.6=5是方程。() (3)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3.看图找出等量关系并列方程。 4.看图列方程。 5.根据题意列方程并解答。 (1)同学们举行投篮比赛,小明投中了31个,比小丽的2倍少5个,小丽投中了多少个? (2)爸爸今年32岁,比儿子年龄的3倍还大5岁,儿子今年多少岁? 三、巩固练习。(14分钟) 1.下面是方程的画“√”,不是的画“×”。 (1)25+10=35() (2)3×78=234() (3)20+a() (4)6(a+2)=42() (5)x-14>72() (6)5x+32=47() 2.完成教材67页1题。 3.完成教材67页2题。 1.独立解决,全班交流,并汇报。 2.先说一说各题中的等量关系,然后试做,全班汇报。 3.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并订正。 6.有一架天平,现在有2克、5克和10克的砝码各一个,你能一次称出13克的面粉吗?把你的称法写出来。 四、总结提升。(3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