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一)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计算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教学的着力点放在了探索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计算方法上。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会算,还要通过对意义的理解,让学生深刻认识这样算的道理,突出“过程性目标”。同时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既关注学生经历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又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借助图形语言,将抽象变为直观,帮助学生体会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意义以及“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整数,相当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的算法的合理性。从变换探究的角度,呈现一组算式,在运算、比较的过程中再次使学生验证操作活动中发现的算法,给予学生表达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的空间,并在自主表达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原始体验,再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形纸 学生准备: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 1.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倒数,应该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2.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分数乘法的意义及怎样计算分数乘法。 3.交代学习任务,引出课题。 1.思考后回答问题。 2.同桌交流后回答问题。 3.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1.填一填。 ×()=1 ()×=1 2.计算下面各题。 ×3× 二、实践操作,感知方法。(15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55页例题: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引导学生用在长方形纸上画一画、涂一涂的方法得出结果,并汇报操作过程。 3.组织学生根据操作过程讨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读题,明确题意,列出算式:÷2。 2.独立思考后动手操作,画一画,涂一涂后汇报操作过程。 3.小组讨论后推荐代表汇报: 里面有4个,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也就是。思考过程可以用算式表示为÷2==。 3.涂一涂,用图形表示下面各算式的意义。 4.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6=○ ()÷()=× ()○()=× 三、合作探究,掌握算理。(10分钟) 1.课件出示55页例题: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引导学生折一折,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能不能仿照上面的方法计算呢? 4.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将除法转化成乘法。 5.课件出示:算一算,说一说。 ÷6÷12 6.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计算方法。 1.读题,明确题意,列出算式:÷3。 2.动手操作后汇报。 方法一:通过折纸,从图上可以看出÷3=。 方法二: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就是求的是多少,把除法转化成乘法计算,即÷3=×=。 3.小组讨论后汇报:不能,因为4不能被3整除。 4.观察后汇报:被除数不变,除号变成乘号,除数变成它的倒数。 5.独立计算后小组内交流得数和算法。 6.讨论后得出: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整数,相当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因为“0”不能作除数。 5.计算下面各题。 ÷10÷26 ÷22÷15 6.判断。 (1)÷10=×() (2)÷3=×3() (3)÷9=×() (4)×3=×() (5)÷7=×() 7.芳芳将米长的丝带剪成同样长的8段,每段丝带有多长? 四、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5分钟) 1.完成教材56页1题。 2.完成教材56页3题。 1.独立计算后汇报,并说出计算过程。 2.独立计算后全班订正。 8.一瓶果酱重kg,淘气家5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相当于多少克?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