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的正比例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两个量的关系,它比较抽象、难理解,是今后学习反比例及初中学习函数知识的基础。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情实际,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利用教材图表,增强对相关联的量的形象感受。 教学伊始,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表。在观察中,使学生发现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及变化规律,充分体会到什么是相关联的量,为进一步学习正比例知识打下基础。 2.科学调动多种感官,增强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更多的大脑通路来处理学习信息,建立起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刻记忆,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能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本设计努力为学生创设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比较、讨论、交流中,不断探究相关联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现其中的规律,体会正比例的意义。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因为正比例表示的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接下来学习反比例及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的重要基础。所以,本设计十分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结合熟悉的情境及数量关系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正比例的认识 ⊙复习导入 1.引导回顾。 师:什么是相关联的量?请举例说明。 (学生汇报) 2.导入新课。 师: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正比例就是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的,这种关系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进一步理解相关联的量,为在新情境中探究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作铺垫。 ⊙探究新知 1.借助图表,进一步感知相关联的量。 课件出示教材41页例题。 1 2 3 面积/cm2 1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下面的问题: (1)上面是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把表格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分别发现了什么。 (2)同桌合作填表。 (3)仔细观察表格,讨论:正方形的周长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 预设 生1:我从表中发现正方形的边长增加,周长也增加。 生2:我从表中发现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周长就随着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生3:我从表中发现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 生4:我从表中发现正方形的边长增加,面积也增加。 …… (4)比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规律和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有什么异同? 预设 生1:相同点是都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 生2:不同点是周长随边长变化的规律与面积随边长变化的规律不同。 生3: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 生4: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