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旋转(一)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所学的图形的旋转是《数学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也是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后面学习平面图形旋转的基础。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有如下特点: 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加德纳曾经说过:“唤醒学生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上课伊始,通过学生喜欢的幸运大转盘游戏让学生感知旋转现象,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住,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教学中,设计时钟上指针的旋转运动和横杆的旋转运动的过程,架起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究、合作中将生活经验数学化,将形象思维抽象化,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 学生准备:方格纸直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游戏,以旧引新。(5分钟) 1.做游戏——幸运大转盘。 2.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现象。 3.引入本课内容。 1.做游戏。 2.思考后回答。 商场转门、车轮、台秤指针、风扇叶片、方向盘的运动等。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下列现象属于旋转的有()。 A.钟表的时针转动 B.商场转动的玻璃门 C.推拉抽屉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出示时钟,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说一说时针、分针、秒针是怎样旋转的。 2.教师指出:时针、分针、秒针旋转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相反的就是逆时针方向。(板书:顺时针、逆时针) 3.课件出示教材28页汽车进公路收费站情境图。引导学生描述画面信息。 4.引导学生用直尺演示横杆是怎样打开和关闭的。 5.鼓励学生说一说生活中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例子。 6.引导学生思考:横杆打开与关闭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7.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运动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 8.组织学生讨论:要想把一个旋转过程描述清楚,应该说哪些方面? 1.观察钟面,小组交流后汇报。 时针、分针、秒针都在绕着中心点旋转。秒针1分旋转1周,分针1时旋转1周,时针1时旋转1大格。 2.体会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并用手势比画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3.观察后用语言描述画面信息。 4.用直尺演示横杆的打开和关闭过程。 5.同桌交流后汇报。 6.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 相同之处:都是绕一个点做旋转运动,都旋转了90°。 不同之处:横杆打开时是逆时针旋转,横杆关闭时是顺时针旋转。 7.将横杆运动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比较,得出结论。 8.结合上述学习,讨论并总结物体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2.观察钟面,从9时到12时,时针旋转了()度;从6时到8时,时针旋转了()度。 3.你能用图示表示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吗?画一画。 4.在台秤上放置物品,指针会()旋转;取下物品,指针会()旋转。(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三、巩固提高。(10分钟) 1.完成教材28页“画一画”。 2.完成教材29页“练一练”1题。 3.完成教材29页“练一练”2题。 1.小组内自由交流画法,动手操作。 2.先思考在时钟上1大格是多少度,再独立完成习题。 3.先想象扶起小树的过程,再填空。 5.如图:指针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画出指针现在所在的位置。 四、总结收获。(5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