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比例知识的运用 教学地点:学校操场 教学目标: 1、智慧技能: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比例知识,同时能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动作技能:通过求大树的高度,引导学生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测一测"、"问一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3、态度: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鼓励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的测出各种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正确估测比例尺、画平面图。 教学准备: 竹竿、卷尺。 教学过程:教师组织的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提出活动总要求 今天我们在学校操场上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要求同学们运用比例的有关知识来完成下面的三项活动。 1、测出操场桂花树的高度。 2、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操场平面图。 3、算出跑道的面积以及塑胶跑道的用量。 学生记住要求 二、分组要求: 全班学生按学习和实践能力分成结构基本相同的三组,分别依次完成上述三项活动。 学生自行分组,按要求分好。 三、教师引导点拨 (一)测桂花树高度 1、提出要求: 你们能想办法测出桂花树的高度吗?让学生各抒己见。 2、组织讨论: 让学生排除一些较复杂或不够现实的设想,选择方便又实际的方法。 3、引导探索: (1)、现在我们站在树荫下,请问树荫的大小高矮有关系吗? (2)、有什么关系呢?你们能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吗? 1、大胆设想(个人回答) 2、组织讨论(集体讨论) 3、探索方法:用长短不一的竹竿,立在太阳底下,分别量出竿长和影长,然后想一想、算一算,得出同一时间竿长和影长成正比例的关系。 4、测算高度:同一时间,分别量出树荫高度和竿影长度。用解比例来算出桂花树的高度。 二、画广场平图 1、提出要求: 各自在大小不同的纸上按一定比例画出操场平面图。 2、引导思考: (1)、要画出平面图,必须先知道什么? (2)、实际距离可以测量,该用怎样的比例尺呢? (3)、你们的纸张大小不同,用同样的比例尺合适美观吗? 1、集体讨论: (1)、首先要测出各种实际距离和确定的比例尺。 (2)、因为纸张有大小,为合理美观起见,我们不能采用相同的比例尺。 (3)、测出手中终张的各种距离,估测一下比例尺,然后确定合适的比例尺。 2、实际操作: (1)、测各种实际距离。 (2)、测适合纸张范围的距离。 (3)、估测比例尺后选定合适的比例尺。 (三)、算出操场中跑道的面积以及塑胶跑道的用量。 1、介绍情况: 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领导决定将跑道改为塑胶跑道,准备明年铺好。现在请同学们算一算该买多少塑胶跑道? 2、提出要求: 你们能算出跑道的面积吗? 3、启发引导: 要算出跑道的面积要知道什么? 4、指导测量跑道中弯道的半径和直道的长度。 1、集体讨论: 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 2、实地测量: 同学们团结协助搞好测量,收集好数据。 3、进行计算。 四、小结评价 1、检查成果: 让学生小组间交流所用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 2、提高认识: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对数学知识价值观的认识。 1、小组交流。 2、体验快乐。 (1)、成果展示。 (2)、评选标兵。 教学后记: 在本次的活动中,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发展,对测量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想出了较多的测量方法,充分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不过在测量的工具还是有所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