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教学随笔] 教师听课反思记录:用字母表示数

[复制链接]

听了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听完了课,久久不能平静,同样的内容,为什么这样的课如行云流水,如阳春白雪,所有的环节那么自然,那么和谐,那么体现出数学文化的味道,这恐怕是值得我们很多人反思的。下面就几个片段谈谈我的一些反思。

片段一:

师:我这里有一个储蓄罐,里面放了5个硬币,可以贴一个标签吗?

生:贴一个5.

师:另外一个储蓄罐,你们猜猜有多少钱?老师顺手摇了摇。

生:10元、15元、20元、25元,学生纷纷猜出了自己认为的数字。

师:看来这个里面的钱还不好猜,用一个什么来表示呢?贴一个标签写多少呢?

生:?、a、x

师:那么我们选择一个a,那么这两个储蓄罐的钱一共是多少呢?

生1:a+5

生2:a+5=b

生3: a+5=x

生4:只要是字母都行。

生5:a5

师:“+”号呢?丢了吗?是不是a+5不像个结果,而a5像结果呢?实际上a+5=a+5,左边的a+5,表示第一个储蓄罐的钱加第二个储蓄罐的钱,右边的表示什么呢?

教师把第一个储蓄罐的钱倒出来,然后往另外一个储蓄罐里放,边放边让学生数,a+1、a+2、a+3、a+4、a+5。

师:右边的a+5是什么呢?

生:是结果。

师:对了,那么应该怎么读呢?左边读的慢一些,右边读的快一些......

【反思: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字母表示未知数,字母式表示运算、结果、数量、关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参与整个活动,在活动中一点点渗透字母式的功能,学生经历了过程,收获了经验,渗透了文化,建立了思想,给人的感觉是那么清新、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和谐、那么的无痕。】

片段二:

练习:1、有一个罐有a块糖,拿走8块,还有多少?

2、有一个罐有a块糖,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多少个?

3、有一个罐有a块糖,3罐有多少个?

生1:a-8

生2:a÷4

生3:a×3 3×a

师:第3道题中的“×”就和字母中的x一样,很容易混淆,含字母的乘法算式一般怎么办呢?

教师环视教室,只有一个学生举手,教师随即打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仔细默读几条规定,之后边看规定,边做练习。

【反思:教师为什么不叫起那个举手的学生呢?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环节,一个学生举手,说明只有一个学生可能会,也可能不会,这个环节中的知识是研究数学中的一个规定,规定是不需要探究的,它就是一个规定,理解就是了,所以教师安排了自己默读,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环节体现的非常好。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老师该讲的不讲了,什么都让学生探究,合作,实际上对于这些规定最好的方法就是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

仅仅是两个片段就足以给我们很深的启发:

一是对课标的理解。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教师在“四基”方面的综合体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经验和基本方法,这就是差距,当我们还在纠结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如何呈现的时候,江苏的课已经在通过“四基”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素养了。

二是对数学的理解。在张老师的课堂中,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传递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多的是数学文化层面的东西。我们很多时候看到课堂上教师处理的是过程与结果、讲授与自学、生活与知识、猜测与推理等辩证的关系,这些在我们的课堂上很难捕捉到。

三是对数学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今天这节课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