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依据教材文章选择优质教学设计及优质教案,为你提供全方位的优秀教案。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收集数据、归纳总结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2023页《近似数》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本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和大数的比较和改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是近似数以及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本节知识学习中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是近似数的求法(位数的确定,是舍还是入),特别是需要进位时,前面是9的连续进位,应重视数位的确定和数字的入舍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正确进行近似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 找准数位,看清入舍,注意约等号。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近似数 (1)明确准确数和近似数。 师:同学们说一说你家里有几口人?我们这个班一共有多少同学?你们小组又有几个同学呢?这些数都是准确数吗? 师:那么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哪位同学知道我国现在的人口有多少呢?我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呢?(生答) 师: 13亿是一个准确数吗?960万平方千米呢? 这样的数又是什么数呢? 点拨:像你家里有多少人,班里有多少同学等这样的数就是准确数。 像我国人口大约有13亿,我国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这样的数就是近似数,一般来说近似数前面都要带上大约两个字。 (2)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判别。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收集的数据按照准确数和近似数进行分类,并讨论这些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②小组汇报,交流。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提问: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近似数,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哪些方法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发言) 同学们提到用四舍五入法可以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那么我们怎样理解四舍五入呢?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你愿意尝试一下吗?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页看填一填 说一说 出示:某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202364棵。 (1)四舍五入到十位:约202360棵; (2)四舍五入到百位:约202300棵; 观察第一组数据小组讨论:①原数的个位是几?四舍五入后是几?它的十位有变化吗?说明什么? 观察第二组数据小组讨论:②原数的十位是几?四舍五入后十位是几?它的百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提问:通过以上观察分析你们从中有什么发现?(四舍五入到十位要找准什么位?入舍什么位?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呢?) 学生尝试完成 四舍五入到千位:约( )棵;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 )棵。 知识反馈,强调重点。 小结:把一个数四舍五入到某一位,要看后一位,如果后一位够5,就向前一位入1(五入),尾数改写成0;如果后一位不够5,舍去(四舍),尾数改写成 0。在四舍五入时关键是要找准数位,看清入舍。 学生自学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 ①出示:202364( )万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说明方法。 (提示:①找准数位 ②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并添写单位 ⑶用什么符号) 是约等号,读作约等号。 ②学生两人结合互相出题,并检查。 引导学生总结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强调约等号的使用。 三、作业设计 (1)判断题 ①新绛县人口有32万。 ( ) ②20232023万 ( ) (2)教材第12页第1题。 在做之前,可以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做20237精确到万位是多少这道题。学生说方法,然后独立完成后面的练习。做完之后,可以请学生把这些省市的森林面积按一定顺序排列。 (3)教材第12页第三题。(强调连续进位的方法) (4)思维训练:括号里能填几? 49( )20230万 49( )20239万 (5)课后延伸 阅读13页数学知识,搜集信息,了解数的发展史。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近 似 数 35人准确数 约13亿近似数 某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202364棵。 四舍五入到十位:约202360棵; 四舍五入到百位:约202300棵; 四舍五入到千位:约( )棵;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 )棵。 202364( )万 是约等号,读作约等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