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依据教材文章选择优质教学设计及优质教案,为你提供全方位的优秀教案。 设计思路: 本册书的相遇问题是在学生初步学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数量关系以及会解答某一单个物体运动的问题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本教学内容与以往不同的是有两个物体在运动,教材上只介绍了其中一种,即两个物体同时相对运动结果相遇的情况。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相向运动中求路程的解题方法以及理解速度和,同时也为后继学习更复杂的应用题做好准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简析我的设计思路如下 (1)把握好教学要求。教学时要通过学生们认真的观察思考,以及自己动手尝试去做理解相遇问题提中所提概念和掌握求路程的方法。 (2)大量使用多媒体,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演示使学生直观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并真正理解:两人、两地、同时、相向、相遇、速度和等难以理解的概念。 (3)另外本此设计还以图表、图文结合及线段图等多种呈现方式,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鲜活、生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演示,理解相向运动相遇及速度和。 2.掌握相向运动中求路程的解题方法:速度和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会解决与此有关的含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相向运动中求路程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速度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亮亮每分钟走60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口答)? 师问:为什么这样求?谁会用一个数量关系式表示? 2.芳芳每分钟走70米,走了4分钟,_____________? 由学生补充问题并进行计算。 二、新知探索 1.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的是一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 板书:两人 2.对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相遇含义的领会 师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个人行走这段路程有什么特点?提示(1)出发地点(2)出发时间(3)运动方向(4)运动结果 板书:两地、同时、相向、相遇。 师说:正像我们观察到的,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相遇,我们称它为相遇问题。现在我们就学习解答相遇求路程的方法。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3.出示例题 A.集体读题,补充问题。 B.指明提取数学信息 板书:相遇时间 C.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试做。得出两种不同的解法,板演。 D.学生自己分析解题思路 ①请用第一种方法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提问:题中只有一个4,为什么算式中出现了两个4? 师:经过4分两人相遇,说明相遇时两人都行了4分,相遇时间在这种解法中要用到两次。 ②请用第二种方法的同学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又是什么? 师:根据这种解法你发现在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追问:速度指的是什么速度,时间又指的是什么时间? 4.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认识相互间的联系。 从数量关系上看,思路不同 第一种解法是用亮亮和芳芳的速度分别乘以所用时间,得出两人各自行的路程,然后再加起来,得到芳芳家到亮亮家的路程。 第二种解法是根据两人同时出发,行走时间相同,可以先算出两人每分钟所行路程的和,再乘以时间,得到两地间的路程。 从数学知识上看,两种解法的联系 算式之间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填空。ppt 甲、乙两人同时由A、B两地相向而行。出发1分钟,两人所行的路程的和是(65+70)米;出发2分钟,两人所行的路程的和是2个()米;出发3分钟,两人所行的路程的和是3个()米;出发4分钟,两人相遇了。这时,两人共走()个(65+70)米,A、B两地相距()米。 A.独立理解相向而行。板书相向 B.指名回答,集体反馈。 2.甲、乙两辆汽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5千米,乙车每小行45千米,经过4小时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用两种方法解答下题。 甲轧路机每小时碾压路面36平方米,乙轧路机每小时碾压路面44平方米。两台轧路机同时工作8小时,一共碾压路面多少平方米? 4.列式是() A.803+653 B.80+653 C.(80+65)6 D.(80-65)3 5.思考题 救护车和小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救护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11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