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是苏教版义务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测量及计算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正确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2.使学生在认识周长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拓展学生想象的思维。 3.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组织有效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4、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说一说下面图形其他边的长度。 2 4厘米 2厘米 厘 米 (一)创设情境,认识周长 1、认识边线 (1)谈话:秋高气爽,小兔子们准备进行一场跑步比赛呢。 引导:比赛的规则是草地的边线跑一周,最先跑完的获奖。(板书:边线一周)这里的一周是什么意思?边线又是指什么? 师:同学们,仔细看,比赛开始了! (比赛规则:每只小兔沿着草地的边线跑一周,最先跑完的获奖) 提问:看清楚了吗?哪只小兔子能得奖呢?为什么? 指出:第三只小兔子能得奖。第一只跑的慢,第二只跑的路线不符合规则,而第三只从这一点出发,沿着边线跑,又回到了这一点,这才是沿边线跑了一周。它跑过的路线,就是草地一周的边线。(板书成:一周边线)让学生集体说一说:一周边线。 (2)丰富感知 让学生了解“想想做做”第一题题意 要求同桌相互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并说说要怎样指。 交流:指名学生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注意指导学生指正确,说明白) 说明:(比划演示)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要从边线上一点开始,沿着封面的边线绕一圈再回到这一点,经过的路线就是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 让学生依次指一指课桌面和三角尺的一周边线。 交流:指名学生分别指一指课桌面、三角尺的一周边线。 2、认识周长 (1)描述概念 出示三张书签 引导:你能指一指每张书签的一周边线吗? 让同桌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一周边线。 指名学生(演示)指一指书签的一周边线。 追问:刚才大家指的都是书签的什么?(一周边线) 指出:一周边线有长有短,这里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书签的周长 (板书:一周边线的长=周长) (2)深化认识 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描出一周边线。 交流:展示学生描的一周边线,检查一周边线描得是否正确。 追问:这里每个图形一周边线的长是它的什么? 强调: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平面图形的周长。 (板书补充: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周长) 互动:请你在题里任意选一个图形,把它的周长指给同桌看一看。 (二)测量计算,加深认识 1、出示例2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你能知道它们的周长各是多少吗?请你想办法解决,算出周长写在图形下面。 学生测量、计算。 交流: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 你又是怎样知道四边形的周长的,是多少? 提问:算图形的周长,为什么要先测量每条边的长,再相加? 小结:周长是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所以把一个平面图形每边的长相加所得的长,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周长。 2、完成“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树叶。 引导: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能知道树叶的周长是多少呢?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看看哪位同学最先想到办法。 交流:你想到了什么方法?(围一围,量一量) 师:请同学们用围一围,量一量的方法,测量出你们手中树叶的周长,并把周长写下来。(学 生操作) 师:你们树叶的周长是多少?为什么这样测量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你认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紧沿边线围号,正好一周,拉直再量) 师:我们围一围,量一量得到的长度,就是围成树叶一周边线的长,是树叶的周长。 3、小结:学到现在,你知道周长指的是什么了吗?要知道一个平面图形或者物体面的周长,你有哪些办法? 指出:通过指一指、量一量、算一算。我们知道了周长是指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要知道周长,可以把围成图形每条边的长相加,也可以用线围一围、量一量。 (三)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1、“想想做做”第3题 师:你能算出它们的周长吗?计算时想想可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学生独立计算周长。 交流:每个图形的周长是怎样算的,周长是多少? 注:板书算式,注意比较不同的算法,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指出:计算周长,就是求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计算时,可以根据每条边长度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灵活地计算。 2“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每个图形的周长指的什么?同桌的小朋友互相指一指。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多少?能算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吗?小朋友独立想一想。 让学生计算周长,分别指定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图形。 交流你们小组是怎样计算周长的。(引导说明怎样想的) 指出,根据条件灵活的计算周长,可以使计算简便。小朋友以后解决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想,图国有更合理的方法,尽量采用。 3 思考题 一片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鼹鼠和大象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他们跑的路谁长呢? 师:觉得小鼹鼠跑的路长的举手,觉得大象跑得路长的举手? 提问,小鼹鼠和大象跑的路线分别是什么?他们的路线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 他们跑得路谁长呢? (四)全课小结 1、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 2、布置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