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8-21页信息窗4,第1、2个红点 教材分析: 学生在前面刚刚认识了1-10各数,这部分内容是在数数的基础上学习数的大小比较。教材呈现的是拔河比赛的场面。首先利用两边拔河人数不相等,引导学生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接着利用跑过来的同学加入到比赛中,使两边人数相等,学习两数相等的关系。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比较方法,最终要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在拔河的情境中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会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 教学难点: 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关键: 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圆片、课件、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玩过拔河比赛吗?谁能说说应该怎样进行这个比赛?那今天组织我们班的同学来进行拔河比赛,分为两组,一组10个人,二组9个人,我们一起去玩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 [设计意图:由拔河的谈话引入,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交谈中明确拔河时两边的人数要相等,从而为本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 二、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师: 1、比赛怎么还没开始呢?怎样才能知道哪边人数多,哪边人数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思考后交流) 2、汇报展示:谁能说说你的好方法?(老师利用教具与学具组织学生自己来摆一摆,找出比较的方法。并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通过摆一摆的过程让学生们自己找到最好的方法,最后教师给予指导。) 3、由拔河比赛以及上面的展示来引出9比10小,10比9大。在数学上有一对符号可以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出示课件 10比9大可以写成:10〉9,读作:10大于9 9比10小可以写成:9〈10,读作:9小于10 4、接着仔细观察这两个式子,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大于号和小于号呢? (引导学生交流,可以用儿歌如: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可以用手指如:把左手食指和中指撑开,形成一个小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把右手食指和中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等等。)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注意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围绕同一个问题,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法,树立这种意识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关键的。同时还注意了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再次,记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