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课本第109—111页练习二十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会用线段图来表示植树问题中的三种植树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能根据这个模型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分类,并试着应用模型中间隔与棵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难点: 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总长÷间距=间隔数+1=植树棵数),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有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公路两旁的树。 师:为什么要在公路的两旁栽上树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树木能够涵养水分减少水分的流失,还能净化空气,因此植树造林有助于环境的改善。(渗透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复习有关植树的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基本练习。 (一)提出问题——两端都栽、两端不栽。 1、引导:请同学们先在纸上用线段图画一画你的种法.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出示线段图)问题分析: 两端都栽: 两端不栽: (二)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找规律) 提问:刚才同学们用线段图表示了两种植树情况,现在同学们能否用算式来表示这两种植树情况呢? 1.两端都栽: 教师板书:关系:间隔数+1=棵数 路长÷间距=间隔数(不是棵数,跟棵数没关系。) 2.两端不栽: 教师板书:关系:间隔数-1=棵数 3.一端不栽: 教师板书:关系:间隔数=棵树 4.问题归类。 提问:刚才我们解决了植树时的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有这样类似的情况,谁知道哪里还有这样的情况? 学生说,教师小结。 5.应用知识 ⑴完成教材第107页“做一做”第1题。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说一说。 ⑵完成教材第107页“做一做”第2题。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学生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四第3题。 (1)出示第3题。 指名一名学生朗读题目,理解题意。 (2)提问:从题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种架设电线杆的问题应该怎么计算? (3)学生讨论后交流。 (4)组织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相互订正。 2.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四第13题。 (1)出示题目。 (2)提问:从题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跟前一个练习题有什么不同,你又要如何计算? (3)学生讨论后交流,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3.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四第6题。组织学生读题并归纳有效信息,讨论这道题属于植树问题的哪种情况,并列式算出答案。 4.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四第14*、15*题。 (1)出示题目。引导观察,理解题意。 (2)学生先独立解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