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面积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1、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教学活动。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积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里教材内容包括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个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公顷、平方千米。这一内容主要是介绍教大的面积单位,它常用测量土地面积,我们有时称它为“地积单位”。认识这两个面积单位,对以后的生活、生产劳动有很大的帮助。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解答,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强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4、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2、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 3、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课时安排: 面积和面积单位------------------------2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3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2课时 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71页-74页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及“做一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在操作探究中,使学生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正确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概念。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具准备:挂图、口算卡片电教媒体,常用面积单位模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新的知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实践经历,探究新知 1、面积的含义。 (1)教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个物体都有它的表面,黑板有黑板的表面,桌子有桌子表面,课本有课本的表面,我们的脸面有它的面。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 学生:用手摸脸、桌面、书面,感受物体的表面。 教师:①黑板的表面和桌面,哪个大?②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哪个小? 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回答后教师小结: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黑板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的面积比较大,练习本的封面比较小。我们就说;练习本的面积比较小。 (2)出示图形: 教师:观察这3个图形,说说哪个大?哪个小?(学生很容易看出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教师: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我们把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概括面积含义。 教师:什么叫面积呢?请同学们将这两句话合起来,用一句话来表示,想一想应该怎么说?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最后归纳面积概念。板书: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面积单位。 (1)出示一组图形(教材71页图),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2)教师: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我们不能全部靠眼睛看,或者用重叠的方法,我们要学会用其它方法。 教师:我们能用什么办法知道它们面积的大小呢?(方格纸量) 小组动手操作。 汇报交流:哪个面积大?为什么? 学生:第2个面积大,因为它含有15个小方格。而第1个只含有14个小方格。 老师:如果我们不用统一大小的正方形纸片行不行?如果用统一大小的小圆片行不行? 通过实验进行检验,得出不行? 教师: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这几个面积单位到底有多大呢? ①平方厘米的认识。 教师:我们先来认识平方厘米(板书: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是 多大呢? 引导学生明确: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然后要求学生: 第一:打个手势,来表示一下平方厘米的大小。 第二: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第三:估一估,橡皮擦的正面(一个面)大约有多少平方厘米。 笔盒上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厘米。 教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面积。你有什么看法?怎么想?(不方便。最好用大一点的面积)。 ②平方分米的认识。 教师:比平方厘米打一点的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分米。 然后让学生明确: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教师也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示意图, 怎样要求学生做到: 第一,用手势来表示一下1平方分米的大小。 第二,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表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第三,估一估,桌面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窗户上一块玻璃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教师: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教室地板的面积,你有什么看法,怎么想? 学生:不妨边。要用大一点的面积单位。 ③平方米的认识。 猜一猜:比平方分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教师:什么样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刚好是1平方米? 教师:你们能用手势做一个1平方米的大小吗? 学生要4个人,4双手合围才能做出一个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的图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面积积大约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然后也让学生估一估黑板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估一估教室地板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在学生说面积单位时请全班学生打手势来表示大小。 四、巩固加深 课本第74页的“做一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认为对于“面积”这个概念的揭示还是比较成功,学生在一系列用手摸身边熟悉物体的表面及体验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的对比)的活动中,已经建立了“面积”的表象。在教学三个面积单位时,我先让学生自学教材中的介绍,再让学生通过动手画、剪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并用它们分别来比较身边接近大小的物体的面积,最后我展示课前准备好的1平方米的白纸让学生充分感受其大小。这一过程的教学让学生经历了由了解——体验——理解,充分在头脑中建立了三个面积单位的表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