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听课时,(一年级数学—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A:看图比较 比较26—23谁大? 告诉老师理由“为什么说26大于23?” 比较26和23大小,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1:6比3大,所以26比23大。 师:6比3大,26就比23大吗?(学生坐下) 学生2:26的个位比23 的个位多3。(老师不置可否) 学生1,学生2的回答都是正确的,而老师没有引导,没有肯定,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种扼杀。 应先向: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如何比较大小?你是怎样想的? B 学生在充填数中: 学生1:当学生在1空中填入61后,没有再讲了,老师让其坐下,并檫掉填入的61。 学生2:教师给予肯定。 师:还有其它的答案吗?〈全体学生齐答:没有了〉 分析——由于教师首先否定了,所以学生思维限制了,发不散,打不开! 师:还能从大到小吗? 如果教师能抓住“生1”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引发思考,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教师抓住“生1”的问题。就不会再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了。 我思考: A、老师该如何提问?站到什么角度? B、对待学生的妙答,怎样才能引起老师们的重视? C、老师怎样去贴近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