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6:053月26号、27号,我来到杭城参加了“浙派名师”第二届小学数学名师名课教学改革成果展。这两天我观摩了风格各异的名师的精彩课堂,聆听了几位专家的精彩点评,可谓收获多多。下面谈一谈我的两点感受。 一、一题多解,思维升华 难以想象:一位退休十多年的教师依然热衷于教育事业,研究新思维教育,但是杨薇华老师却毅然站在讲台上为我们展示老教师不一般的风采。杨老师准备的是一节20分钟的短课,围绕一道工程问题展开,题目是这样的:“登山缆车连接山麓的A站及山腰的B站。两站同一时间发车,6分钟后两车交会。上行缆车在发车的15分钟后到达B站,下行缆车在发车后几分钟到达A站?”可以看出他们课前已经做过一些准备工作,例如画出了线段图、学生已经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道题目。令我惊讶的是杨老师展示出的学生答案有21种,并且她还要求学生给这些算式分类。当我们在坐的老师或研究算式,或看得云里雾里的时候,上面的学生却已经把它们分成了若干类,相信这样迅捷的思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在杨老师长期的训练下才会这样的。学生会根据算式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分析由哪个比例式解决的这个问题,除了这个比例式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吗?在我看来很普通的一道题目,却在杨老师的课堂上迸射出了智慧的火花,让思维得到了强而有力的升华。20分钟的短课也随之变成了60分钟的长课。 我们做题,往往想出一种方法就很满足了,却不曾去想一想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其他的吗?会不会有更简单的方法?突然想到之前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的一篇文章——“鸡一屁股坐地上了。历史上最好笑的文章”,讲的是“我”去拜访一土豪朋友,他儿子做作业时有道题不会,就叫“我”帮忙,题目是:鸡和兔共15只,共有40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相信大家都会想到用解方程的方法,但是文中的土豪却给出了一种可爱又快速的算法:假设鸡和兔都训练有素,吹一声哨,抬起一只脚,40-15=25。再吹哨,又抬起一只脚,25-15=10,这时鸡都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还两只脚立着。所以,兔子有10÷2=5(只),鸡有15-5=10(只)。学习不能读死书,题海战术固然有效,但是如果能精选题目,让学生少做题却做得有效果,不是更加皆大欢喜吗? 二、在玩中学,数学也可以很有趣 “数学实验室”,想都没想过的事情却在天长小学见识到了。在这里数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像科学课一样可以做实验,像音乐课一样可以弹奏乐曲,像玩游戏一样可以利用智慧片拼组自己喜欢的图形。在这三节展示课中,我发现小朋友学得都很开心。其中“玩转数字天平”这节课给我的感触较多。记得上学期,小朋友在做类似“8+2=( )+3”这样的题目时频频出错,这成了我们教学中一个难点,我们几个数学老师总在想到底怎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等式的意义,减少这类错误的发生,但总觉得效果平平。而数字天平,给了学生直观的理解等式的机会,通过重量板的摆放,充分感受到要让等号两边的得数一样。学生在动手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对数学浓厚的兴趣,也在无形中培养起了数感。 课堂是学生快乐与智慧的发源地,课堂是老师生命价值的所在。这种境界不是一两天能够达到的,需要我们不断日积月累,不断提高我们的“课感”,更需要我们用“思考和行动”来落实,用“实践和反思”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