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1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 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新课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小结: 教师提问: .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十l=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三、课堂作业 在○里填上””、“”或“=”。 35○53 78○69 13○31 70+9○79 63-3○70 1+80○81 65○65+5 37○37-1 100○90+9 四、课外实践作业 每个同学回家后分别拿9个和10个小圆片,摆出不同的数给爸爸、妈妈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对。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操作与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数位”、“数值”的概念。 2、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猜想、验证、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合理性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探索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奇妙和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个位和十位上摆棋子写数的活动中发现棋子数与所摆出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中,根据规律直接写出8、9颗棋子所表示的数,并能用口头语言表述棋子数与所摆出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一、直接引入,启动思维 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张表,知道这是什么吗?我们今天是要把棋子摆在这张数位表上,把三颗棋子摆在数位表上,你能摆出一个数吗? 小结:把圆片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能表示不同的数,如果有更多的圆片,又能表示多少个不同的数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摆一摆,想一想”(板书课题)从中探索有趣的数学知识吧! 【设计理念:数值和数位的复习,是本课知识的生长点与着力点。通过对1与10这两个最简单的数的认识,不仅降低了教学难度,拉近了学生间的距离,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学习埋下了伏笔。】 二、初次探索,感悟有序 1、想一想:用3颗棋子只能摆出一个数吗?你还能摆出几个数呢? 2、请小朋友拿出3颗棋子,也在数位表上摆一摆,想一想。每摆一个数,在练习本上写一个数。比一比,谁摆得最多,摆的方法最巧妙,不会重复也不会漏掉? 3、完成的小朋友与同桌说说你摆了多少个数?是怎么摆的? 4、汇报:你用3颗棋子摆出了多少个数?有不同意见的吗? 现在老师请这几位同学到上面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其他同学仔细看看,认真想想,谁的摆法更有智慧? 5、小结:像这样,用3个珠子能摆出4个数,有些小朋友是先把所有的棋子放在个位,然后逐步向十位一个一个移过去:也有的小朋友是先把所有的棋子放在十位,然后逐步向个位一个一个移过去,这样变出的数不会漏了也不会重复,让我们听起来很清晰。还有像XX小朋友通过交换十位与个位的棋子得到的,这种方法也很不错。 【设计理念:学会有序观察、有序操作、有序思考是本节课的重要目标指向。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摆的顺序,所以,多次让学生演示摆与说的过程以及如何才能摆得不重复不遗漏,以便更好地通过数形结合来巩固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数感是一种意识活动,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教师多次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对直观教具进行充分的感知,在操作中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抽象出数学符号,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小朋友,想不想继续摆?听清要求:自由选择“2颗”,“4颗”,“5颗”,“1颗”棋子中的一种,用你认为最有序的方法去摆,把摆出的数有顺序的记录在纸上(同步出示第二张表格) 2、生实践操作。同桌互相检查。 3、全班汇报交流: 你选了几颗棋子?摆出了几个数?是怎么摆的?支持他的想法的请举手? 4、小结: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个个都是非常了不起,用棋子巧妙地摆出了这么多的数。仔细观察,你所摆出数的个数与棋子的颗数之间,你发现了什么? 5、检验老师用6颗棋子摆的数是否正确。6、16、24、34、33、42、51、60 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错了? 小结:无论怎样摆,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之和都等于圆片个数。 6、猜想:用7、8、9颗棋摆的数会是几个?为什么?这毕竟是我们的猜想,想要变成现实只有通过验证。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不过这一次你可以选择摆一摆,也可以不摆,在脑子里想,分别写出摆的这些数。(学生活动) 汇报:你能用7颗棋子有规律地写出哪些数?一共有几个数? 那8颗棋子呢?一共有几个数?9颗呢?一共有几个数? 看来我们又再次证明了摆出数的个数比棋子的个数多几? 【设计理念:在合作操作演示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做到了眼、耳、手、口、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每个学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体现了开放的教学为学生的思维带来了生机与魅力,这正是新课程最需要的。】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我的年龄可以用7颗棋子摆出来,你能猜出老师的年龄今年可能是多少岁了吗? 老师今年的年龄,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多1,老师今年多少岁? 【设计理念:本环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思维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这就是新课程最需要的,也正是教师引导的价值所在。同时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运用生活经验进行判断。老师不断地鼓励学生独特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让课堂充盈着自主探究的氛围,弥漫着师生共赏、共享、共识的“学习共同体”气息。】 五、拓展延伸,辩证思维 猜一猜10个珠子可能能摆出多少个数?谁先说一说怎么摆出最小的数? 生:把最少的珠子放在十位上。也就是19。 生分组动手摆珠子。 汇报同时播放课件:(摆出的数按从小到大依次放) 10颗 19 28 37 46 55 64 73 82 91 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用10颗、11颗、12颗……来摆,你们猜想一下,分别能摆出几个数呢? 得出:并不是珠子越多,组成的数就越多的。规律有时是一段的,并不适用于全部。 【设计理念:教师的“引导”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教学的智慧,也是一种文化。在学生运用规律的过程中清楚地看出,“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六、总结归纳,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同学们用棋子有序地摆出很多数,还发现了许多奇妙的规律,老师相信你一定学到了不少知识,能跟大家说一说吗?在以后的学习中,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就会发现许多规律。正确应用规律就会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11——18颗棋子,我们没有摆,你可以在课下来摆一摆。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下)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二、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操作、交流等活动,巩固100以内数位及数值的概念。 (2)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猜想、验证、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3)感受数学思考过程合理性的同时,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所学的数的分解组成,直观形象地熟悉和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观察发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数位表、9颗珠子、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数位顺序表,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老师手里有一些珠子,把它们摆在数位表中,就能表示不同的数,这其中还有许多奇妙的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规律。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珠子来摆一摆,找一找它们的规律。现在请小朋友们猜想一下用三颗珠子摆在数位表上可以摆出哪些数。(生说猜想,师板书) 观察这些数有什么规律,可以怎么给它们排队?(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根据这些规律来一起摆一摆。 设计理念: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从无序到有序,最终有了自己心目的最佳摆法,让认识活动本身与学生的认知需要(如好奇心、求知欲)发生了关联,而选择最佳方法让学生的愿望和喜好也介入了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中,这正是经验升华为体验的转折点。 (二)用适当的方法摆珠子 1、还想继续摆珠子写数吗?请你们像摆3颗珠子一样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摆一摆,用4颗珠子摆一摆,记一记,同桌合作完成。 请学生上来示范摆一摆,说一说。 2、从1、2、5颗珠子里选择自己喜欢的来摆一摆,记一记,同桌合作完成。 学生汇报 3、想一想,有什么规律? (每两个数位上的数合起来等于珠子数,珠子数加1等于摆得数) 4、你们刚才在摆的时候,老师选了6颗棋,不过没有摆,脑子里想了想,写了这几个数(板演:0、6、15、24、34、33、42、51、60)你们帮我检查一下。 (三)运用规律 (1)、“独立思考想一想” 不用摆、先猜一猜、再说一说7颗、8颗、9颗棋子分别能变出哪些数字,把汇总表补充完整。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应用获取数学知识,体会成功的喜悦。 (2)课外延伸。 用10颗棋子能摆几个两位数?11、12颗呢? 回家自己试一试,并找一找,他们之间又会有什么规律?流有余念,让学生自由探究,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四)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师:突然想起一件事,我的年龄和我爸爸的年龄正好都可以用5颗珠子摆出来。 (五)分享收获 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相互交流,分享收获。不仅让学生明白学会了什么知识,还要明白掌握了什么方法,还有哪些困惑需要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