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优化练习设计 架设兴趣桥梁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优化练习设计 架设兴趣桥梁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新授课的教学,而忽略练习课的教学。尤其在听课时,我们听到的更多的是一些精彩纷呈、独具匠心的新授课。而很少听到练习课,即使有练习课,往往也不那么热闹,学生也显得没精打采的。其实,练习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它是由数学学科特点决定的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已经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形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从而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那么,练习课到底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到底应该怎样上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 精心设计,变单一重复为灵活多样 一般在新授课之后,我们可以针对教材的某一个重点、难点或某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安排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普遍性错误安排一次练习课,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例如,在学习了“8的乘法口诀”之后,为了帮助学生记住8的乘法口诀,我们可以设计以下练习: 1、儿歌游戏(数螃蟹):小朋友,快快来,数数螃蟹几条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一只螃蟹8条腿,两只螃蟹16条腿,三只螃蟹24条腿,…… 2、对口令。一人说“一八”,另一人说“得八”。这个对口令练习既可以同桌对,也可以师生对。 3、看数说算式。如:教师说32,学生说4×8=32、8×4=32。 4、利用教具“转盘表”看数说口诀写算式。 另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帮小动物找家”、“邮递员送信”、“夺红旗”等游戏。通过这些形式多样,饶有趣味的练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帮助学生毫不费力地记住了8的乘法口诀,同时也让学生走出了枯燥乏味的反复背诵的记忆模式。 二、 精心设计,变逐一练习为螺旋上升 练习课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在编排练习题时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中差生“吃得消”,优秀生“吃的饱”。多层次的练习能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促进技能转化,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之后,可以安排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性练习。例:学校共有80盆月季花,平均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能分到几盆花,还剩几盆?(这样的习题出2~3个)通过这一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它的简单应用。 2、综合性练习。例:在()÷9=5……□中,□里最大能填几,被除数最大是几?在()÷□=7……4中,□里最小能填几,被除数最小是几?以上的练习可以更进一步地帮助学生理清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这四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对“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这句话的应用。 3、创造性练习。例:国庆节快到了,学校的围墙上按红、绿、蓝、黄、橙的顺序插了81面小旗,请问第29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第50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第77面呢?通过以上练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实践证明,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第一、第二层次的练习,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第三层次的练习,从而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达到智力的自我最佳发展区,同时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 精心设计,变呆板练习为趣味环节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课时也要象新授课一样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如果整堂课上都是单调的习题练习,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相反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并有一定趣味的练习,一定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不仅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而且让学生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例如:在教学完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后,为了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个知识点,从而达到对答如流的口算要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数学王国”的故事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身临其境,成为王国的一员。在这个王国中可以创设一些象“啄木鸟医院”、“勇攀高峰”、 “我是小小邮递员”、“智力抢答”等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环节 。我相信这些环节的设计会让学生们喜欢数学,更愿意学数学。 四、 精心设计,变数学习题为生活素材 《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其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这不只是对新授课而言的,对练习课同样适用。例如:在学习了“千克和克的初步认识”这个内容后,我设计了这样一节练习课:新授课结束后,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去超市购物并收集重量信息的回家作业。练习课上,我首先让学生把从超市所购的自己喜欢的食品重量告诉大家,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了掂一掂、拎一拎,感受对方物品的重量。接着,我又让大家拿出各自所带的瓜果蔬菜,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水果、蔬菜的重量,再用秤称一下加以验证,看看与自己的估计相差多少。然后我又给每位学生称了体重,让他们互相抱一抱,同学们大都会叫起来:“哇!好重啊!我抱不动了。”最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个鸡蛋、一块香皂、一袋大米、一筐苹果、一头猪、一只羊等物品的重量。以上几个环节让学生充分感知了几十克、几百克、几千克、几十千克的重量,对一些填重量单位的习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趣味化,把单纯的数学概念引伸到生活活动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知识。从而让学生逐渐养成用数学方法去观察生活,认识世界的好习惯,学生也就会越来越喜欢数学了。 五、 精心设计,变静态练习为快乐操作 练习设计还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精心设计练习,而且设计的练习如能寓教于乐就更好了。例如:在教学了认识图形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节以游戏、竞赛为主的练习课。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积木或各种形状的盒子,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创作出一件自己觉得满意的作品。创作完之后,教师首先要让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然后组织全体学生当小评委,自由评说每件作品的优缺点,最后评选出最佳作品并颁发奖状。通过这一节课的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练习课是新授课教学的延续,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不应该成为为练习而练习的题海战。总之,一堂好的练习课,教师应当成为有经验的“舵手”,而不是命令的发布者,应该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体内部的解题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