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数学论文] 由“教”到“引”使学生会学

[复制链接]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由“教”到“引”使学生会学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由“教”到“引”使学生会学

尝试是一种甜蜜的体验。喜欢尝试未曾见过的事物是儿童的天性。俗话说“周半儿,摸坛摸罐”。意思是说,儿童从有了行走的自由的那一刻起就喜欢尝试了。要创新,就必须有尝试,尝试是创新的前提准备。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新一代人的创新素质,已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发展和提高。

本文仅已《马芯兰数学实验教材十一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法则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法则是分数除法法则的基础。教材中推导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法则只用了一种方法,而且理解起来也并非容易。为了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上课伊始我先复习了分数乘法的三个计算法则以及推导过程,简单的叙述作为新知的铺垫。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为什么除以一个分数要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的道理,我利用了小组讨论、评议的方法进行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他们可以大胆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做法:

1.从图上可以看出:

①24÷=24÷2×3=24×,

②24÷=24××3=24×,

③24÷=24×=24×

④24÷,(全部是24的几倍)

2.根据商不变的性质:

24÷=(24×)÷(×)=24×

3.根据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推想:

这六种方法提出以后,我并不忙于肯定或否定,而是让每个小组的同学讲一讲“你们是怎样想出来的,你们想法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会想到这儿?”

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使同学们发现一个新知的出现往往和旧知有着密切的联系,掌握旧知是基础,抓住新知的生长点是关键。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体会到,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教师坚持把“教”变成“引”,把学生被动的“学”,变成主动的“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教师要抓住契机,培养学生得创新意识,就要在“引”上下工夫。教师的“引”要注意:一是引得“奇”,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有好奇心;二是引得“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到身不可测,从而激发探求知识的兴趣;三是“引”得“巧”,让学生感到这知识既熟悉又陌生,似曾见过,必要追查究竟。

在设计好“引”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学生“学”的设计。一是要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去自学,找到学习的目标,不能盲目;二是要带着“为什么”去学,从中弄懂道理;三是要让学生想“这方法唯一吗?”从而激发学生从多种角度、多个方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就是求“新”,既为“创新意识”的萌芽。

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朝令夕成”的,只要师生坚持长久,必然取得良好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