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教学随笔] 《6和7》教学实录

[复制链接]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6和7》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6和7》教学实录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02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和7,并会用6和7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通过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数学的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不怕困难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6和7的基数和序数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点子图、面具、学具盒、塑料板、小棒。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嗨,小朋友们,咱们又见面了!上课前咱们先聊聊,好吗?能告诉老师,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师:都看过哪些动画片呢?

(学生非常高兴,纷纷举起了手)

生1:我看过《猫和老鼠》的动画片。

生2:我看过《哪吒》的动画片。

生3:我看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师:你们看过这么多的动画片呀﹗喜欢看《葫芦兄弟》这部动画片吗?

生:(十分兴奋)喜欢﹗

师:你知道有几个可爱的葫芦娃吗?

生:有7个。

师: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谁能按顺序说一说?

生:大娃、二娃、三娃、四娃、五娃、六娃,还有七娃。

师:这7个葫芦娃不仅十分可爱,而且本领高强。他们团结一心,战胜了许多困难,终于打败了妖怪。小朋友们,你们能像勇敢的葫芦娃那样,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吗?

生:能﹗

师:郭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行。

评析:课前教师选取符合儿童年龄特点而且十分感兴趣的话题(看过哪些动画片)和学生交谈,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创设了和谐宽松的氛围,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新知作好了孕伏。

一、数数和认数6、7

1.结合主题图数数

.师:看,可爱的葫芦娃来啦﹗

(课件出示主题图:葫芦藤上有一个葫芦在迎风飘荡。葫芦藤下,一张石桌上放着6个桃子,石桌旁有6个石凳,6个葫芦娃在玩耍,其中一个葫芦娃手上拿着一个桃子,另一个葫芦娃抱着一个石凳。)

师:在葫芦娃的家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葫芦娃。

师:把话说完整,好吗?

生:我看到了6个葫芦娃。

师:是6个吗?数数看﹗

(课件逐个闪动6个葫芦娃,学生随课件的闪动一起数。)

师:确实是6个葫芦娃,你的小眼睛可真亮﹗还看到了几个什么?

生:我看到了7个桃子。

师:是不是7个呢?一起来数数吧!

(课件闪动7个桃子,学生一起数桃子的个数。)

生:我还看到了7个石凳。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6和7》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6和7》教学实录(课件闪动7个石凳,学生一起数石凳的个数。)

评析: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教师将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主人公葫芦娃带进了课堂,并以葫芦娃的家作为主题图进行数数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和表现欲,学生学习变得积极主动。

2.认识数6

师:刚才小朋友们观察得很仔细,看到图中有6个葫芦娃(主题图下方课件出示6个葫芦娃),如果用一个学具(师指学具盒中的学具)表示一个葫芦娃,那么这6个葫芦娃,用几个学具表示呢?

生:用6个学具来表示。

师:请用你喜欢的学具来表示这6个葫芦娃,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用学具盒中的学具进行活动。教师巡视。)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用了几个什么样的学具来表示这6个葫芦娃?

生1:6根小棒。

师:能把话说完整吗?

生1:我是用6根小棒来表示6个葫芦娃的。

师:这位小朋友用了6根小棒来表示6个葫芦娃,有不一样的表示方法吗?

生2:我是用6个三角形来表示的。

生3:我是用6个正方形来表示的。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老师也有一个方法,就是用6个小圆点来表示这6个葫芦娃。

(在6个葫芦娃后面课件出示6的点子图)

师:像6个葫芦娃,6根小棒,6个小圆点,他们的数量都是6,我们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

生:可以用6表示。(在6的点子图后面课件出示数6)

评析:在认数6的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历动作图形符号三个发展阶段,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3.认识数7

师:这6个葫芦娃在一起玩得这么开心,七娃也等不及了。看﹗他也来了﹗

(课件出示:七娃从藤上的葫芦中出世,并说:我来了﹗)

师:现在一共有几个葫芦娃?

生:有7个。

(6个葫芦娃下方课件出示一共的7个葫芦娃。)

师:你能用学具很快的表示出这7个葫芦娃吗?摆摆看﹗

(学生动手摆学具。有的学生又从第一个开始摆,有少数学生则是直接在原来的6个后面再添上一个。)

师:(手摸一位小朋友的头)刚才郭老师发现这位小朋友可真快﹗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好吗?

生:原来我摆了6个圆片,我就在后面再摆一个,就是7个了。

师:这位小朋友是在刚才的6个后面再添了一个学具。真是一个好办法﹗瞧,大拇指在向你微笑呢,他在说:你真棒﹗

师:我们还可以用7个小圆点来表示这七个葫芦娃呢。

(在7个葫芦娃后面课件出示7的点子图)

师:像这样7个葫芦娃,7个桃子,7个石凳,7个小圆点,他们的数量都是7,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

生(异口同声):用7来表示。

(在7的点子图后面课件出示数7)

师:请大家把学具收进学具盒里,比比谁的动作又轻又快。

评析:教学认数7,教师突出了6和7两个数之间的相邻关系,6添上1是7,这一点从七娃出世(6个葫芦娃加上七娃是7个葫芦娃)和摆学具表示7个葫芦娃(6个圆片再添上1个圆片就是7个圆片)都得到了体现。

4.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6、7的理解

师:6和7可以表示6个葫芦娃和7个葫芦娃,还可以表示6本书、7个小朋友等等,除了这些,你知道6和7还能表示什么?

生1:6可以表示6枝铅笔。

生2:7可以表示7个皮球。

生3:6还可以表示6个书包,7还可以表示7位老师。

评析:让学生将抽象的数6、7物化为相应的实物,即完成从抽象回到具体过程。

5.教学6和7的写法

师:6和7的本领可真大﹗葫芦娃也想和我们一起来认识6和7。(板书课题:6和7)

师:谁能告诉葫芦娃,6和7的样子像什么?

生:6像口哨,7像镰刀。

(课件闪动口哨、镰刀再消失)

师:让我们和葫芦娃一起来学习6和7的写法:6是一笔写成的,它的肚子是圆鼓鼓的,可不能让它饿着哟。(课件演示6的写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6和7》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6和7》教学实录师:请举起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6吧。(师生一起书空)

师:7怎么写呢?7先横着写,再拐弯向左下斜着写。(课件演示7的写法)

师:一起来试试吧﹗(学生随老师书空)

师:会写6和7吗?请大家翻开课本43页,写一写6和7。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学生在课本上描红,教师巡视指正)

师:都写好了吗?谁愿意把你写的给大家看看?

师(指一名学生把他写的6和7拿到展示台上进行展示):谁来评一评他的6和7写得怎么样?

生:他的6写得不好。

师:怎么不好呢?

生:他写的6肚子是瘪瘪的,把6饿着了。

师:这位小朋友评得真好。

师:(展示第二个小朋友写的6和7)这位小朋友的6和7写得怎么样?

生:他写得很有力。

师:老师也觉得他写得很有劲,而且写得很漂亮。

评析:教学6和7的写法中,让学生来评一评写得怎么样,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使学生自己明白如何进行正确的书写,从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而且学生的评价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以学生为主体,优化了课堂结构。

6.用小棒摆图形

师:聪明的葫芦娃学习了6和7的写法后,用小棒摆出了一些有趣的图形,想看看吗?(课件出示小棒摆成的图案:房子、小鱼和六边形)

师:他摆出了什么图形?

生:我只知道前面两个是房子和小鱼,第三个不知道是什么。

师:好,那我们先看看房子和小鱼。数一数,都用了几根小棒?

生:用了6根小棒。

师指六边形:知道这个图形的名字吗?用了几根小棒?数数看。

(课件逐根闪动6根小棒,学生随课件的闪动数小棒。)

师:它是用六根小棒摆成的,我们把这个图形叫做六边形。

师:聪明的葫芦娃用6根小棒摆出了这么有趣的图形,你能用7根小棒(师出示7根小棒)在塑料板上摆出什么样的图形呢?和葫芦娃比一比,看谁摆的图形更有趣。

(学生十分高兴地摆起了图形,教师巡视指导,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师:都摆好了吗?谁愿意向大家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并告诉大家:你用几根小棒摆出了什么图形。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生1:我用7根小棒摆了一架飞机。

生2:我用7根小棒摆了一个梯子。

生3:我摆了一个冰欺凌,也是用的7根小棒。

师: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用7根小棒摆出了这么多又漂亮又有趣的图形。请大家收好桌上的小棒,放在桌子的左上角。看谁的动作又快又轻。

(学生轻轻地把小棒收好放到桌子的左上角)

评析:让学生用7根小棒摆图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同时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6、7的数序

1.利用计数器学习6、7的顺序

师:葫芦娃跟同学们一样,不仅十分可爱,而且还十分好学呢﹗看,这个葫芦娃在拨珠子学习呢﹗

(课件演示:葫芦娃拨出了5个珠子。)

师:数一数他拨了几个珠子?

生:5个。

师:请大家在学具盒上(师指学具盒)也像这样很快的拨出5个珠子。

(学生拨珠活动)

师:葫芦娃觉得这5个珠子少了点,他想要6个珠子,该怎么办?

生:再拨一个珠子。

师:请同学们跟着葫芦娃一起拨一拨。

(课件出示:葫芦娃拨出第6个珠子。学生也拨出一个。)

师:现在有几个珠子?5个增加一个是几个?6比5多几?

师:葫芦娃觉得6个珠子还是少了点,这次他想要7个珠子,该怎么拨?帮他出出主意吧﹗

生:再拨一个珠子。

师:请大家跟着葫芦娃再拨一个吧。

(课件出示:葫芦娃拨出第7个珠子。学生也拨出第7个珠子。)

师:现在有几个?7比6多几?

生:现在有7个珠子。7比6多1。

师:看来同学们和葫芦娃一样聪明、好学。

2.结合直尺图整体认识07的顺序

看到同学们也这么好学,葫芦娃非常高兴。看,他们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直尺图:上面只有0、1、2、3、4、5)

生:尺子

(课件出示葫芦娃:我刚才太高兴了,一不小心把尺子弄断了,还有几个数字也看不见了。真可惜﹗)

师:你知道5后面藏着数几吗?

生:6。

师:到底是不是6呢?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6)

师:6的后面是几?

生:7。(课件出示7)

师:5的后面是几?6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7的前面是几?这几个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又是几?(生逐一回答)

师:你能按顺序读出这些数吗?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学生互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0、1、2、3、4、5、6、7。

师:这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读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会读吗?谁来读一读?

生:7、6、5、4、3、2、1、0。

师:看来这些数是有顺序的,而且还是有大小的。

3.课间活动

课件出示葫芦娃: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从尺上知道了这么多知识,现在请大家和我们一起来休息休息,听听儿歌吧。

课件出示儿歌:

七个娃娃来摘果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

七个娃娃来摘果七个花篮手中提

七个果子摆七样苹果桃石榴柿子李子粟子梨。

(教师随儿歌做示范动作。)

师:想不想也来唱唱儿歌,做做动作?

(课件再次播放儿歌,学生站起来边唱儿歌边随老师做动作,大家兴趣盎然,气氛非常活跃。)

三、教学5、6、7的大小比较

师:瞧,葫芦娃还为可爱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

出示点子图1:师:原来他们为大家带来了点子图。看看有几个点子?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5)

出示点子图2:现在跟第一张相比有什么变化?

生:比第一张多了一个点子。

师: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6)

出示点子图3: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又比刚才多了一个点子。

师: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7)

师:它们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生:6比5多。

师:中间用什么符号连起来呢?怎么想的?

生:用大于号连起来。(板书:6>5)因为6的点子多一个。

师:你真会思考。除了6比5多,你们还知道什么?

生1:我还知道反过来5<6。

生2:我还知道7比6多,7>6。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6和7》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6和7》教学实录

(随着学生的回答师依次板书:5<66<77>65<77>5

师:同学们真聪明,看了点子图,就知道了这几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评析:在比较5、6、7这三个数的大小时,教师提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这一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数比较大小,使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推理。

四、教学6、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

1.6、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

师:大家表现得这么出色,葫芦娃们更高兴了,特地为大家带来了一份心爱的礼物,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金鱼图:见课本43页插图,只是将三个学生换成了二娃、五娃、七娃,将左起第3缸金鱼和第4缸金鱼互换了位置。)

师:他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生(十分高兴地):金鱼﹗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礼物,你都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和同桌的小朋友说说,比比谁看得最仔细,说得最清楚。

(学生互相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并互相补充)

师:喜欢葫芦娃带来的礼物吗?葫芦娃还想考考大家呢,你们敢接受葫芦娃的挑战吗?

(课件出示二娃提出问题:左数第6瓶有()条鱼。)

生1:左数第6瓶有1条鱼。

生2:左数第6瓶有7条鱼。

师:左数是从哪边数,用你的小手指一指。

(学生伸出左手来指,师用左手从左指到右)

师:左数第6瓶是哪一瓶?谁愿意给大家指一指?

(指名到台前指出左数第6瓶。课件随之显示第6个鱼缸变色)

师:数数看,到底有几条鱼?

(师生共同数出有7条鱼,课件出示答案及表扬声)

(课件出示五娃提出问题:从左数有6条鱼的是第()瓶。)

生:是第3瓶。

师:是第3瓶吗?请大家先找到有6条鱼的那一瓶。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学生到台前指出有6条鱼的那一瓶。课件随之显示第三个鱼缸变色)

师:再看看它是从左数第几瓶?

生(不约而同):第三瓶。

(课件出示答案)

(课件出示七娃提出问题:左数第7瓶有()条鱼。)

生:左数第七瓶有5条鱼。

师:左数第七瓶是哪一瓶?这一瓶里是有5条鱼吗?

(课件:第七个鱼缸变色,再出示答案)

评析: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礼物,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给每位学生一个表现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交流能力。然后让学生接受葫芦娃的挑战,体验6、7的基数和序数含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2.游戏拓展

葫芦娃聪明伶俐,让我们和葫芦娃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吧。想玩吗?

生(跃跃欲试):想!

师:这个游戏叫做找葫芦娃。老师先找一位小神通到前面来。小神通要背向大家站好,眼睛只能看着前面,不能看后面﹗(师指名一位学生上前面来当小神通)

师:老师再找几个小朋友当一当葫芦娃。每个葫芦娃都有一个面具,上面写着数字几就是几娃,先请你们记住你是几娃,然后把面具的正面贴在胸前放好,不要把面具松开了。

(师指7名学生在走道中间按前后顺序呈一条队站在小神通后面,并给每人发一个面具,这几名学生看了面具后马上把面具贴在了胸前。)

师:下面的小朋友,等一会可要观察仔细了。现在请六娃向大家招招手。(拿到六娃的学生向其他的学生招手)

师:小朋友们记住了他的位置了吗?

师:现在谁来告诉小神通,六娃在什么地方?不能用手来指,也不能说这位小朋友的名字哟﹗

生:他在从前数第4个。

师:他说的位置对吗?(生:对。)把你们的掌声送给他。

师:小神通,知道六娃的位置了吗?去找找六娃吧。

(小神通根据学生说的位置找到一名葫芦娃)

师:请你戴上面具。大家看看他是六娃吗?大家觉得这位小神通的表现怎么样?给小神通一点掌声吧﹗

师:谁愿意当第二位小神通?

师:现在请所有的葫芦娃都把面具戴上吧﹗

②现在请台上的7个葫芦娃按老师的要求做动作,比比哪个葫芦娃最机灵。

师:请从前数第6个葫芦娃向大家招招手。

(台上的7名学生首先都在从前往后数,紧接着第6个葫芦娃马上向学生招手)

师:请从前数第7个葫芦娃拍手6次,边拍边边大声的数出来。

师:请后面的6个葫芦娃一起蹲下来。

师:小朋友们,你能向葫芦娃也提出一个要求吗?

(葫芦娃按学生提出的要求做动作,台下的学生进行判断,做对了就用掌声鼓励)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哪个葫芦娃最机灵?

评析:通过找葫芦娃、让葫芦娃按老师要求做动作、让葫芦娃按学生提出的要求做动作三个层次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进一步体验6、7的基数和序数含义。

五、小结:

师:今天同学们和葫芦娃一起学习好玩吗?我们今天与哪两个数做了好朋友?

生:我们与6和7做了好朋友。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6和7》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6和7》教学实录师:你学会了哪些6和7的知识?

生1:我知道了6和7可以表示6个小朋友,还可以表示7朵花。

生2:我知道6大于5,7大于6,5小于6

生3:我还学会了用7根小棒摆小狗。

师:今天小朋友们像葫芦娃一样勇敢、机灵,战胜了学习上的许多困难,也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希望小朋友们继续努力,做一个爱学习、不怕困难的好孩子。

总评:

本节课在2023年秋黄冈市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低数组第一名。这节课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及由此采取的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它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还需要每一个教师结合自己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丰富、完善。由于原教材中的情境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新的教材观,郭老师对课本中的情境进行了大胆处理:将儿童喜爱的动画主人公葫芦兄弟带进了课堂,并以其为线索,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织:激发兴趣,谈话引入(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看什么动画片)教学数数和认数6、7(以葫芦娃的家为主题图进行)教学6和7的写法教学6和7的顺序(利用计数教具和葫芦娃一起拨珠学习6和7的顺序,利用葫芦娃带来的直尺整体认识0~7的顺序)教学比较5、6、7的大小(利用葫芦娃带来的点子图进行比较大小)教学6和7的基数、序数含义(结合葫芦娃带来的礼物7缸金鱼以及与葫芦娃做游戏的活动,体会6和7的基数、序数含义),让学生经历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积极主动。

二、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发展需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动作认知、图形认知和符号认知。这三个发展阶段对应着儿童思维发展的三种水平:操作水平、表象水平和分析水平。郭老师在教学认数6、7时,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表示6、7个葫芦娃(动作认知),然后告诉学生自己用6、7个点子来表示6个葫芦娃(图形认知),最后让学生想出更简单的表示方法,即用数字6、7来表示(符号认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接着,将抽象出的6、7让学生物化为相应的实物,再从抽象回到具体,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三、关注细节,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郭老师在这节课中十分注重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一是培养学生完整表述的习惯。如当有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时,教师说:把话说完整,好吗?学生马上意识到,表述时要清楚、完整。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如在学生操作完后,教师让学生将学具又轻又快地收好,并摆在桌子的左上角,从而培养学生的操作意识和操作习惯。三是培养了学生的书写习惯。在学生对6和7描红时,教师进行巡视指正。展示学生写的6和7时,让学生评一评,使学生明白该如何进行正确的书写。在这些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树立习惯意识,并在语言、行为、思维等方面进行习惯的培养。

四、寓教于乐,让学生玩中学、学中乐。

看动画片、唱儿歌、玩游戏,都是儿童们喜闻乐见的形式。郭老师将动画主人公葫芦娃请进课堂和学生们一起学习,课中让学生和葫芦娃一起唱儿歌,课末和葫芦娃一起游戏。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汲取了数学养分,激发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